天中遗风——驻马店文化符号之梁祝传说

    点击量:30151

导读:驻马店号称“天中”,两千多年前,这里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土大郡”。史称“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中之中,汝尤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天中大地,区位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天中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丰,而且级别高,分量重,享有“民间文化之乡”的美称。掌上驻马店将分期奉上《天中遗风》——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献给关心、关注、关爱天中大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广大微友们。

梁祝传说 ——汝南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梁祝传说起源与汝南境内,发生于西晋中晚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西晋时,汝南境内的祝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去红罗山书院求学,途经曹桥,与梁庄去红罗山书院求学的梁山伯相遇,遂结拜为兄弟,同赴红罗山求学。在红罗山同窗三载,同植树、同挑水、同学习、同吃住,祝英台逐渐对梁山伯产生爱慕之情。

1.jpg

三年后,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怀着一腔爱恋对梁山伯百般提醒,梁却懵懂不知。英台只好以为其妹九红提婚之名,约山伯到祝家楼台相会。山伯赴约前来,得知真相,但为时已晚,英台已被其父许配马庄马文才。梁山伯懊悔而返,婴疾不愈而终。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将其葬在英台出嫁时必经之处的马乡镇北头官道西边,家人依允。数日后,英台出嫁,途经梁墓,下轿祭拜,悲恸欲绝,撞柳殉情,以慰梁魂。随之,人们将其埋在与梁山伯隔路相望的路东。之后,二人化为蝴蝶,比翼双飞,成就了一曲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

在梁祝故事发生地的汝南县马乡镇、大王庄乡、和孝乡、三桥乡,流传着很多关于梁祝故事的民谣、歌谣。如:走一洼,又一洼,洼洼地里好庄稼,高里是蜀黍,低里是芝麻,芝麻地里带打瓜,有心摘个尝尝吧,还怕你,吃着甜头连根拔;走一河,又一河,河里漂着一对鹅,公鹅游水前面走,后头母鹅叫咯咯(哥哥);桑木钩担柏木桶,千提万提提不醒”等等。

西晋时期爆发“八王之乱”,汝南位于西晋中原腹地,人们为避战乱,四处迁徙逃生,梁祝故事也随之不胫而走,传遍全国。

4.jpg

最早的梁祝故事是以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的形式在民间口头流传,到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文帝时已文字记载唐宋时有小说和词牌,宋末元初开始出现戏曲,明、清以后,梁祝故事在各种文艺形式里出现,最早的戏曲见之于河南古老剧种罗卷戏,400年前就有《梁山伯》《梁山伯与祝九红》,后由河南曲子《梁山伯求学》《闹五更》《讨砚水》《道友》,豫剧花鼓《西窗会载波楼会》,二夹弦《梁祝》《红罗山》等,至今已有100多个剧目演出。2003年汝南又组织编写了梁祝故事新版本《梁祝情》。

11.jpg

梁祝故事的发源地至今保留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梁祝墓,大王庄境内有红罗山书院遗址,和孝镇有梁祝结拜的曹桥遗址。上述分布于三个乡镇的祝庄、梁岗、红罗山书院遗址,分别相距十八里,对于著名学者钱南扬,冯浣君、顾颉刚、黄朴等人提出的“梁祝故事就发生在地点相对集中的地理环境中,方圆不过百里,人物不过二三”梁祝故事传说以河南为中心,渐次向风物圈周围扩张”的论证,无疑是有力的支持。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申晴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天中遗风——驻马店文化符号之王桥农民画

下一篇: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龙眼岗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