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2921
丝弦道 —— 平舆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演出现场
丝弦道是发源于河南省平舆县的一个地方稀有曲种,系平舆县人士万道同发起创作,以丝弦伴奏,坐唱为主,并在发展过程中与鼓子曲互有借鉴和渗透,有满意“清音”的文化底蕴。
丝弦道传承人——孙新中
万氏于光绪已酉年中拔贡,时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他既不想涉足政治,又很关心国家大事,既不想做官,又不想过百无聊赖的生活,因而同其胞弟道荣创办“丝弦道会”,动手写曲。由于万氏曲作吸引了当地民间散曲小调,影响日增,弟子盈门,丝弦道社团很快遍及平舆、汝南等广大城乡。在丝弦道鼎盛时期,仅汝南,平舆就拥有班、组40多个,艺员350多人,百姓俗呼“丝弦道”。以后广泛流传于安徽等省。
在平舆县西洋店小尹庄演出《小秃劝妻》
丝弦道的演唱曲段有150多篇。就其思想内容而论大体分为四类:
(一)揭露阶级矛盾,抨击社会黑暗。
(二)反对封建礼教,主张自……
(四)描写风俗人情,反映文人的逸兴。
唱腔音乐近于鼓子曲,为联曲体,演唱者围桌而坐,各执乐器,并奏八角鼓,打手板,有时单唱众各,有时众唱单接。洪汝河水系的民歌、小调是丝弦道曲曲牌的重要乐汇来源。音乐由唱腔、伴奏、击乐三部分组成,抒情细腻。
丝弦道的乐器有坠胡、四胡、琵琶、三弦、瑟、古筝、皮翁、拱箫,以软弓京胡为领弦。打击乐器有:手板、碰铃、八角鼓、木鱼等。
代表曲牌有“天下同”,“哭捻子”等。代表作品有《小秃劝妻》《看洋烟火》等。
丝弦道全体演职员
“丝弦道”乐器与鼓子曲有同有异,三弦为大鼓三弦,与鼓子曲所用三弦有别,所保留古乐器“瑟”,为鼓子曲伴奏所不见。曲牌少于鼓子曲。行腔类似昆曲,具有低沉、柔缓、哀婉、抒情的特征,但也不乏朗爽、明快的曲牌。
丝弦道曲段作品,深刻反映了清末民初豫南人民的现实生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生活气息浓郁,富有鲜明的人民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保护、传承好丝弦道这个地方稀有曲种,对于丰富我国的曲艺园地和人民的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申晴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那些大驻马渐渐消失的老味道老行当
下一篇: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龙眼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