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遗风——驻马店文化符号之东岸桃核雕花工艺

    点击量:44885

驻马店号称“天中”,两千多年前,这里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土大郡”。史称“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中之中,汝尤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天中大地,区位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天中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丰,而且级别高,分量重,享有“民间文化之乡”的美称。掌上驻马店将分期奉上《天中遗风》——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献给关心、关注、关爱天中大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广大微友们。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种,以上蔡县东岸乡的柴庄、大苏庄、小苏庄和小袁庄为盛。该工艺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老艺人回忆,清初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已初具规模。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柴庄为中心,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加工制作核桃雕花工艺,产业发展达到鼎盛。改革开放后持续发展。近年来,该工艺与时俱进,焕发了新的生机。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品类繁多,除早期的古钱、蜂窝、猴头、盘丝、寿星老、诗词、谜语等“桃扣”工艺产品外,新时期又陆续推出手链、桃心、桃葫芦、桃印、绣球、佛珠、十二生肖、桃木剑、桃木刀及桃核宝灯等。

桃核雕花工艺加工原料主要来源于桐柏山和南太行山区的野山核桃。工艺制作需经浸泡、清洗、上色、上光、晾晒、打眼、磨光及加工等诸多工序。产品制作考究,造型美观,花纹多种多样,图案千姿百态,细腻逼真,经久耐用,且物美价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既是一种装饰点缀,也用于人们“辟邪消灾”心理之需。该产品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远销东北、两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山东诸省,并经义乌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其中以刘海龙的“二剑刻坊”规模最大。

2007年3月,东岸核桃雕花工艺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刘海龙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具有精湛技艺的老艺人已为数不多,多数桃核雕花艺人的技艺尚显粗糙,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亟待抓紧对这项民间工艺施以抢救、保护,以促其更好地传承、发展和提高,不断扩大其产业规模和影响。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申晴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天中遗风——驻马店文化符号之重阳茱萸绛囊

下一篇: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龙眼岗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