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调研报告

    点击量:22919

中共上蔡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卫明

(2019年10月)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全县发展特色种养业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基本情况

(一)全县种养业基本情况。

2019年以来,全县以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特色种养业,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种养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畜牧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强力推进畜牧业集群发展、生态发展、安全发展,加快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畜牧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止8月底,全县生猪存栏64.13万头,出栏60.28万头;肉牛存栏6.13万头,出栏2.61万头;羊存栏26.43万只,出栏20.48万只;肉鸡存栏131.82万只,出栏70.23万只;蛋鸡存栏274.58万只。

2.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田间管理,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今年夏粮种植面积145.02万亩,同比增加3.94万亩;平均单产575.92公斤,同比增加117.03公斤,增幅20.32%;总产83.52万吨,同比增加18.78万吨,增幅22.48%。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44万亩,同比增加3.5万亩;平均单产576.1公斤,同比增加117.29公斤,增幅20.36%;总产82.96万吨,同比增加18.5万吨,增幅22.30%;夏杂粮种植面积1.02万亩,同比增加0.44万亩,平均单产551.2,同比增加65.5公斤,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二)全县特色种养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1.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四优四化”,调优秋季种植结构,适当压缩玉米面积,扩大优质花生、白芝麻等作物面积,发展大豆和杂粮种植。今年我县秋季粮食播种面积是82.18万亩,粮食作物比去年下降2.2万亩,玉米播种面积59.26万亩,同比下降1.2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8.6万亩,同比增加1.3万亩,杂粮种植面积9600亩,同比增加3600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3.22万亩,同比增长8500亩,其中,花生种植面积增长到47.15万亩,同比增长8500亩,芝麻种植面积16万亩,基本与去年持平。充分说明我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正在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的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2.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止目前,全县已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3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8个。全县共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65家。

3.特色农业示范带建设初见成效。一是洙嵖路沿线特色农业示范带建设已初见成效,出台《上蔡县洙嵖路沿线特色农业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在黄埠、邵店、杨屯、洙湖4个乡镇的10余个村,洙嵖路沿线两侧各500米宽集中连片种植名、特、优、稀且市场销路好,发展前景大的优质林果、优质蔬菜,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投入到示范带区域,大力发展特色果蔬产业。现已流转土地4650亩,建设温室大棚1240亩、育苗基地1个。二是积极推进上蔡县状元红乡村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建设,年底前把状元红打造成集农文旅商一体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计划建成104个温室大棚用来种植食用菊花、瓜果等;目前20个温室大棚已投入使用,主要种植有吊西瓜、绿钻小甜瓜、西红柿、食用菊花等;剩余的大棚土建部分已经完成,园区道路已经全部硬化。

4.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狠抓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止目前,培育农民合作社6165家,家庭农场400家。认定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6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

5.“三品一标”认证情况。2018年,共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基地16个,31个无公害产品,种养植面积422.6公顷。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个,无公害农产品28个,种植面积409.1公顷;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个,无公害水产品3个,养殖面积13.5公顷。全年共有3家5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2018年对已认证的“三品一标”认证基地按照《上蔡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奖励办法》,共奖励13个基地,20个品种,金额123.5万元。

(三)全县特色种养业的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情况。

1.特色蔬菜种植情况。2018年全县共种植蔬菜14.18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56%,平均亩产3442.98千克,较2017年略有减少;总产48821.4万千克,同比减少55.4万千克;年产值45637.94万元,同比减少290.18万元。其中:设施蔬菜1.62万亩,年总产9553.6万千克,年产值14213.7万元。露地蔬菜8373公顷,总产量39267.8万千克,年产值31424.24万元。2018年全县共有日光温室2442座,面积510.6公顷;塑料大棚6826座,面积501公顷;小拱棚2570座,面积69公顷。食用菌年产量3.2万吨,年产值11359万元。

2.全县渔业养殖情况。2018年全县渔业养殖面积1467公顷,低产塘改造128公顷,养殖产量3710吨,捕捞产量126吨,鱼苗孵化1900万尾,生产苗种1600万尾。建设黄鳝、泥鳅工厂化养殖基地300平米,推广渔业新品种2个,推广渔业养殖新技术2项。

3.优质小麦种植情况。西农979:种植面积32.46万亩,平均亩穗数43.04万穂,亩产591.22公斤。综合表现抗倒性、结实性较好,穂大粒多,比较稳产,但高感赤霉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预计明年将稳中有升。存麦1号:种植面积11.9万亩,平均亩穗数40.40万穂,亩产595.73公斤。综合表现抗到性、结实性较好,穂大粒多,比较稳产,中感赤霉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因种植多年,预计明年与今年持平。郑麦7698:种植面积9.51万亩,平均亩穗数42.49万穂,亩产571.42公斤。综合表现抗倒性、结实性较好,穂大粒多,冬季抗寒性较好,比较稳产,但中感赤霉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总体表现较好,预计明年稳中有升。存麦5号:种植面积8.52万亩,平均亩穗数45.03万穂,亩产620.65公斤。综合表现抗倒性、抽穗较早,结实性较好,比较稳产,但高感赤霉病、叶锈病、土传花叶病毒病、纹枯病,总体表现较好。郑麦366:种植面积4.2万亩,平均亩穗数41.55万穂,亩产583.41公斤。综合表现抗倒性、结实性较好,比较稳产,但中感赤霉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总体表现较好。

(四)高效农业的典型带动情况。

通过全县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这些高产典型大部分是科技意识比较强,参加过县、乡各级技术培训的示范户,他们大部分选用了抗病的优良品种,采用了良种良法相配套,能够抓住关键农时节点,舍得投入,如:洙湖镇洙湖村村民黄建周流转土地200亩,种植品种为百农207,亩施复合肥(N15P15K15)60公斤,全部用大型农机进行了土地深耕,平均耕深达到30厘米,种子全部用苯醚甲环唑拌种防治全蚀病,化学除草一遍,扬花前后在洙湖镇农业中心高级农艺师楚继承指导下,每次雨后喷施多菌灵、戊唑醇等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三遍,灌浆期喷打磷酸二氢钾二遍,于6月8日收获,平均单产达到659公斤,较周边农户小麦平均单产550公斤增产109公斤,增幅19.8%;朱里镇双庙村的朱宗仁,种植郑麦369一个品种500亩,亩施配方复合肥(N25P10K15)50公斤,播种前浇水1次,拔节期亩追尿素10公斤,化除一遍,3月下旬、4月上、中旬病虫害综合防治三遍,后期喷施麦健一遍,6月9日收获,通过实打验收,平均单产达到665公斤,较周边邻居平均单产560公斤增产105公斤以上,增幅18.7%。

(五)特色种养业生产中的技术、信息服务情况。

1.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服务。县委、县政府对小麦备播、麦田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了上蔡县2018-2019年度夏粮生产动员会,部署夏粮工作,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县直各有关单位,落实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真正把夏粮生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全面分析了我县夏粮生产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确定我县的主导品种,并结合实际印发了《上蔡县2018-2019年度夏粮生产方案》、《上蔡县2018-2019年小麦生产技术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2.加强指导麦田管理工作。为确保夏粮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抽调涉农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包村工作队,深入到全县各个乡村,指导广大农民加强麦田管理工作,县四个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领导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多次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指导,督导各乡镇加强麦田管理工作,积极组织专家会商防治措施,印发防治意见,召开赤霉病防治现场会,成立督导组,切实做好以防治赤霉病、条锈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

3.突出重点地搞好技术指导。针对今年小麦生产形势,我县重点加大了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的防治力度,做到早发动、早宣传,早到位。3月25日,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4月15日再次召开现场会,利用以会代训、广播、电视、板报、录像、宣传车等形式,对全县2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广泛的技术培训。成立多个专家组,针对小麦的不同生育期,不同灾害情况,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和基层农技推广培训项目,深入到乡、到村。全县共开展培训600期次,电视讲座25期次,田间指导2100次,发布病虫害预报12期,培训农民40.3万人次,印发明白纸25万份,真正达到每户都有明白人,家家都有明白纸,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尤其是提高了广大农民抵御灾害天气、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4.建立各类高产示范片。全县共建立高产示范片170个,其中小麦示范片169个,面积8.28万亩。示范片全部按照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集中连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力争做到一村一品,确保一方一品,全面落实配方施肥、深耕整地、适时适量播种、间作套种等模式化栽培技术,使广大农民看有样板、学有示范。

5.筛选适宜品种搞好品种展示。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确保我县农民用种安全,筛选出最适宜我县种植的小麦品种,县种子管理站建立了100亩的小麦品种展示示范田,对进入我县种子市场的34个小麦品种进行展示、试验。通过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对比、展示,筛选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宜在我县种植的品种有存麦12、存麦5号、郑麦369、济麦22、郑麦136、新麦30等品种,为我县明年制定夏粮生产方案和小麦品种利用意见提供了依据。

二、全县特色种养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近年来,我县的基础设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还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影响种植业的稳产和高产。

(二)种养业结构不优。全县畜禽养殖业存在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多,标准化养殖小区少现象。牛羊和蛋鸡养殖比重较小,生猪比重较大,没有特色主导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不尽合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规模效益差,产出效益低,农民收入低。

(三)种养业生产组织经营化程度偏低。农民在生产和经营中多数“各自为政”,走公司+农户+基地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生产模式的不多,主要是大型龙头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户带动力不强,企业、基地与农户关联度低,管理不规范、组织比较松散,农民与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畜牧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技术推广还是沿用老办法、老传统,缺乏创新,效果不好。

(四)专业人才和技术缺乏。一是农业经营主体本身素质不高,掌握的知识和实用新技术不多,品牌意识、抗风险意识不强,生产经营理念陈旧;二是农业生产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难以带领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和技术工人缺口较大,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是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生产多、加工少,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五)种养业科技水平不高。我县“产、销、加”各类经营主体联合不紧密,产业链条短,尚未形成一条配套完整、关系紧密、特色突出的产业链。没有把现代高科技技术应用到种养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缺乏有效互补,没有形成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模式。比如,养殖业产生的大量肥料没有很好处理。电商集聚效应不强,存在“小”而“散”的现象,没有真正具有品牌优势

三、针对全县特色种养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种养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有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水利化水平,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提高机械化水平及劳动生产率。围绕我县特色种养业生产实际及优势,积极申请国家及省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让基础建设项目发挥最大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种植大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负责人等是未来农业的主体,也是未来农业的希望,是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人群。在搞好技术人员培训的基础上,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这部分人身上,充分发挥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接受能力较强等优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一是打造现代农业本土品牌。推动“大程面粉”“天一食品”“巨型一号”等品牌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发展模式,培育本土高新科技农业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二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强化产品包装和宣传,做好邵店黄姜、崇礼红薯、无量寺高青萝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培育。支持“三品一标”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发生产“三品一标”的积极性,推动我县农产品品牌持续、健康发展。

(四)突出融合发展,增强特色种养业发展活力。探索种养一体化农业发展模式。加大对种养结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我县畜禽养殖企业和花果蔬菜生产主体开展合作,逐步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经济体系。积极构建“农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县级农业信息中心和村级农业信息站室建设,健全县乡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责任编辑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关于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提升我国党政智库知识服务能力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