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点击量:29207

泌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魏华伟

(2019年10月29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这为我们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为贯彻上级要求、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0月份,我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走村入户、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产业集聚区和高邑镇、杨家集镇等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摸清了我县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掌握了当前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难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了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是泌阳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2018年全县食用菌种植2.8亿袋,其中香菇种植量达2.6亿袋(秋栽1亿袋、春栽6000万袋、反季节高温香菇1亿袋),黑木耳及其他菌类2000万袋,鲜品总量38万吨,实现产值38亿元,年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人员近30万人,初级以上技术人员3000多人。泌阳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全国黑木耳主产基地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行动优秀团体”“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县”“全国优秀香菇出口基地县”。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由原来的单一秋栽香菇,发展到现在的春栽香菇、反季节高温香菇、袋料黑木耳、小姬菇、平菇、白灵菇等十多个品种,实现了常年生产、四季有菇,探索出了适合实际的食用菌绿色生产种植模式。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个、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基地35个。“泌阳花菇”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名优特农产品并入编名录,被评为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50强。泌阳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绿色生态香菇之乡。

二是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在平台建设上,在产业集聚区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多亩的食用菌产业园,拥有科技研发、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等综合功能,建成亿元以上项目3个,在建项目5个。在培育龙头上,先后引进亿健食品、天中亿龙、通达食品、泌花食品等各类食用菌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年可加工食用菌干鲜品10多万吨。在延链补链上,新引进投资9亿元的嘉沁食用菌工厂化循环种植与生产加工、投资10亿元的中原食用菌交易市场、投资16.5亿元的食用菌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在出口创汇上,出台《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出口创汇奖励办法》,按照企业出口量给予差别化奖励。目前,已初步形成集规模化种植、科技研发、加工生产、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三是产业主体不断壮大。引进培育亿健食品、天中亿龙、鑫发食用菌、三明食品等多家食用菌深加工企业,鑫发公司加工的菇皇牌香菇酱,亿健公司生产的压缩黑木耳、香菇脆片,三明公司生产的三明牌香菇酱、木耳辣椒酱,通达公司生产加工的真空冷冻干燥保鲜菇远销国外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到206家,每个合作社种植量达20万袋以上。杨家集乡大地菌业有限公司依托专业合作社年种植香菇120万袋,官庄镇明珠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种植香菇200万袋。全县现有5万余种植户,一般农户种植规模都在1万袋以上,种植大户都在5万袋以上。

四是产业创新不断深化。创造出了“大袋小棚立体”栽培技术,被国内外菌业专家学者称之为“泌阳模式”,被誉为中国香菇栽培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牵头制定了泌阳花菇国家标准,开展了“双层棚春栽香菇种植技术”“分块分层式蒸汽包灭菌新技术”等新栽培原料、栽培模式、栽培技术研发。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200亩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投资1200万元建立了泌阳县真菌研究所。全县拥有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科技部“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食用菌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香菇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家科技研发和培训机构。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80多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6项,专有技术28项,新产品发明12项,食用菌新技术推广率达到85%以上。引进了国内唯一一个食用菌专业李玉院士在泌阳建立中国食用菌院士工作站,是河南省第一家、全国第二家食用菌院士工作站。2019年7月,河南省现代农业(食用菌)科技示范园达到创建标准,待验收通过。

五是产业融合不断推进。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现代物流园区,建成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电商覆盖率达到100%;鼓励支持亿健食品、泌花食品等食用菌龙头企业在京东、苏宁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专营区,推动食用菌产业线上线下联动。亿建食品的“菇乡菇香”等系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东南亚地区,仅去年“双十一”当天线上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推进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雨露菌业打造了以“香菇菌种研发中心—香菇种植基地—香菇加工基地—产品展示馆—香菇宴席”为一体的观光旅游项目,并在各类电子商务媒体进行推广,接受网络订单,企业效益增加30%。

六是产业扶贫不断强化。把食用菌特色产业作为全县精准扶贫的切入点,从政策、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扶持,先后投资9000万元,在16个乡镇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和基地35个,食用菌大棚4000个,采取政策驱动、金融助推、企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带动、合作租赁经营等模式,带动1.2万贫困户稳定增收,占贫困户的62%。我县食用菌产业“三个零”带贫模式(零成本投入、零距离就业、零风险收益),实现了扶贫从“输血助氧”到“造血制氧”的转变,受到时任省委书记谢伏瞻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我县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与自身过去相比,“泌阳模式”创造了食用菌产业栽培史的辉煌,带动泌阳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但是近年来由于产业体系不完善,技术止步不前,菇农品质意识差,市场环境不优,政府扶持力度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缓慢。与先进地区相比,全国各地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古田是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源地,近年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加强科研人才、营销销售、政府推广力度,培育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食用菌专家”和走南闯北的“古田商帮”,走出了一条精专深之路,成为全国食用菌集散中心和实用型技术人才聚集地。全国食用菌生产大县、食用菌重要的集散地—西峡县,坚持生产、加工、研发、出口一体化,加工企业47家,综合效益15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8.4亿美元。与这些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政府支持、生产加工、产业融合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与发展定位目标相比,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县明确提出到2020年,袋料香菇发展到10亿袋,年产各类鲜品50万吨,年食用菌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强县。从目前实际完成情况来看,产值仅完成12.6%,出口创汇仅完成20%,距离明年完成目标任务相差甚远。

一是从县级层面来看,缺乏发展政策支撑。由于对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重视程度、研究谋划不够,缺乏产业布局和远景规划,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政策保障不到位,相关部门分工配合协调不够,推进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力没有形成。仅从近三年的财政投入来看,每年投入不足100万元。在食用菌项目优惠补贴上,是一片空白,食用菌各类机械不能像农机一样享受补贴政策。

二是从一产发展来看,种植方式相对粗放。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低,长期以来处于经营分散、生产设备简陋、生产方式粗放的状态。传统的家庭型、小规模粗放型生产方式占60%,大部分菇农采取人工方式制作菌棒,实行地栽培,没有进行立体化种植,不仅浪费了空间资源、增加了成本,而且花菇出菇率由原来的80%以上下降到现在30%—40%。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木腐菌种植2亿多袋,占95%以上,而草腐菌种植比重相对较少。在食用菌生产上,菇农种植春栽菇和秋栽菇多,其他相对较少,没有错峰生产,导致食用菌生产断层,真正实现四季有菇还有差距。香菇菌棒生产、菇棚加热、鲜菇烘干等每年使用散煤2万多吨,煤改电不到位,没有实现绿色生产。

三是从二产发展来看,精深加工能力薄弱。一方面,缺乏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食用菌加工企业,但是大部分属于初加工型中小企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仅有2家,市场竞争力不强,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强。另一方面,精深加工率较低。我县的食用菌年种植量达到2.8亿袋,年产量在38万吨,而精深加工的也只有3万吨左右,精深加工率不足8%,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加工企业以初级产品为主,中、高端产品开发的深度、产品线广度都不够。比如,亿建、通达、泌花等加工企业只是对食用菌进行了香菇酱、香菇脆片、香菇饼干等初级加工,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孢子粉、多糖粉、酵素、药物提出等产品加工开发空白。

四是从三产发展来看,产业融合不够紧密。在食用菌出口方面,我县有亿健食品、盘菇生态农业等食用菌出口企业8家,大部分都是委托出口,自营进出口的不到20%,去年完成出口创汇1亿美元,与西峡县出口额8.4亿美元相比相差甚远;与全国各地一样,食用菌产品出口欧美国家不达标,存在重金属铬超标问题。在生产贸易方面,大部分菇农只从事生产种植环节,从事食用菌销售收购环节相对较少,产业发展处于最低端。比如,根据统计,高邑镇的鲜品香菇收购本地人只占20%,外地人占80%。在品牌建设方面,品牌意识较差,“三品一标”产品较少,产品分级分类不到位,品牌质量有待提高。在产业融合方面,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上下游企业关联度低,从事生产的不从事加工、物流和销售,从事加工的不从事生产,从事物流销售的不从事生产、加工,食用菌产业与电商、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度不高。比如,全县食用菌产品42万吨,电商销售仅占18%;食用菌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多功能开发深度不够,农业体验、创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等发展滞后。

五是从经营主体来看,联结机制不够完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菇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一些加工企业仍然沿袭过去乡镇企业的做法,和农户之间只是简单地买卖关系,“公司+经营主体+农户”等联结方式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户在规模经营和产业链延伸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从而影响了广大菇农主动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比如,菇农人均收入1.5万元,80%来自于生产销售环节,从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通过就业创业、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不到20%。

三、对策建议

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食用菌深加工基地,我县将充分发挥中国花菇之乡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开发为动力,以提高品质打造名牌产品为重点;以标准化体系建设,培植龙头企业,扩大出口创汇为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构建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好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循环发展之路。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进一步支持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从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给予保障。在财税金融方面,设立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加强整合财政分散在一二三产业各个环节的涉农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奖励、配套等方式,重点对食用菌生产、加工、冷藏、物流、电子商务和休闲农业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以及主体培育、品牌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创建给予扶持。严格落实《关于鼓励在泌阳投资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相关税费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加工项目,按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进行奖励。成立县食用菌产业融资担保公司,用于食用菌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贷款的担保。在土地保障方面,将食用菌产业加工用地纳入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确定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发展食用菌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对入驻县产业集聚区的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及加工企业,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对每亩进行奖励。在科技创新方面,鼓励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上市挂牌等,分别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在其他方面,完善生产性设施补助政策,对标准化冷库建设、标准食用菌生产车间进行奖补;对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新建的种植大棚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奖补。对种植、购销环节按照生产量和出口额进行奖励。

二是加大转变方式力度。调种植结构。发展草腐菌是推进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坚持“以香菇为主,多品种发展”的思路,在稳定香菇和黑木耳种植量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林木资源,解决好菌林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草腐菌生产具有循环发展、节约资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优点,大力发展双孢菇、白灵菇、杏鲍菇、草菇、鸡腿菇、小姬菇、平菇等草腐菌种植,逐步实现由发展木腐菌向发展草腐菌的转变。抓规划布局。对全县各乡镇街道食用菌产业发展合理进行规划,加强指导。一方面,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标准化制棒厂,为菇农提供菌棒,减少菇农养菌、制棒等环节,调动菇农的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对香菇种植比较集中,发展基础好的高邑、马谷田、杨家集、泰山庙、王店等乡镇以发展香菇为主,建立香菇种植基地;黄山口、铜山、贾楼、春水、象河等山区乡镇以发展黑木耳为主,建立黑木耳种植基地;其他乡镇以发展草腐菌为主,建立草腐菌种植基地。促产业经营。积极引导菇农实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突出整村推进,大力发展生产经营组织,采取企业+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方式,培植专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鼓励企业、协会、合作社和农户创建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示范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对规模种植户制定优惠政策,进行资金扶持。

三是加大延链强链力度。完善平台。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抓手,优化园区建设布局,加快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步伐,扩大产业园面积,完善区内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食用菌加工基地。开放招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培植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发挥它们在内联菇农、外联市场的作用。深入推进食用菌精深加工,积极引进食用菌孢子粉、灰树花胶囊、多糖粉、酵素等高新企业,深加工香菇精、香菇饮料、香菇能量棒等产品,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引进出口创汇型深加工企业,打造食用菌出口基地,不断提升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外向度。提升效益。加快推进嘉沁农业、鲜菇坊食用菌产业园、亿健二期等项目,争取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以企业为依托,搞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效益。

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建立食用菌科研开发试验示范基地,每年选择一些课题和项目,进行栽培原辅材料、栽培模式、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积极引进适销对路的食用菌新品种,经试验示范成功后,在全县进行推广,确保种植成功。特别是要做好泌阳花菇的菌种选育和审定工作,筛选出泌阳花菇的当家品种,进行申报命名,改变我县有自己品牌没自己菌种的状况。建设一批创新平台。依托李玉院士工作站,加大食用菌生产、加工、科技研发力度,打造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企业,加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建力度。实施科技合作工程,推进亿健食品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研平台,研究解决食用菌铬超标等技术难题,着力构建产学研体系。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完善技能培训机制,解决培训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依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真菌研究所等各类资源优势,开展对领导干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头人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职业农民进行食用菌三产融合发展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围绕食用菌生产、加工、科研等,引进一批高科技和实用型人才,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等创办和领办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体。

五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泌阳花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打造出“泌阳花菇”品牌,并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继续搞好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指导菇农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建立食用菌检测检验中心,提高产品品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食用菌加工企业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积极申报三品认证、GAP认证和HACCP认证,让泌阳花菇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

六是加大产业融合力度。丰富产业功能。深入推进食用菌产业与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养生等产业的融合,规范有序地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等新业态,将食用菌产业功能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拓展。比如,结合食用菌袋栽特点,开发盆景式食用菌等个性化旅游产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景观农业、节庆农业、会展农业和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业庄园等,促进食用菌产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小镇。浙江庆元香菇小镇以‘香飘四逸购物地、科工联动长寿地、乐享文旅宜居地’的‘三地合一’为定位,营销‘寻梦菇乡·养生庆元’的品牌,打造了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中国香菇小镇。要借鉴外地经验,依托中国花菇之乡优势和高邑镇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文化为精髓,以食用菌产业为特色,以休闲食用菌产业和铜山湖景区为抓手,突出传承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着力打造食用菌特色小镇。拓宽增收途径。深入开展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整合帮扶基地、扶贫车间等资源,优化“三个零”模式,带动群众稳定脱贫。实施食用菌产业富民工程,开展就业创业、互联网农村物流、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行动计划,让菇农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乡村经济兴起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责任编辑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防风险除隐患 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下一篇:提升我国党政智库知识服务能力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