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785
全媒体记者 梁翊韬 通讯员 彭勃源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借助夏季三伏天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机,通过特定的治疗手段,达到防治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据了解,6月21日,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传承中医智慧,现开展2025年三伏贴、三伏灸服务,为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冬病”通常是指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像反复感冒、哮喘、关节疼痛、虚寒性胃痛等。冬季阳气内藏,人体抵御外邪能力相对较弱,寒邪易趁虚而入,潜伏体内,导致疾病发作或加重。而“夏治”,则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为充沛、人体气血流通旺盛、毛孔张开的特点,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通络、调理脏腑等方式,激发人体自身的阳气和抗病能力,帮助排出体内寒湿之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冬季疾病的效果。冬病夏治的方法多样,其中三伏贴和三伏灸是最为常见且有效的手段。
三伏贴
依据中医经络学说,将特制的中药膏剂贴敷在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渗透作用,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调理脏腑功能。不同病症对应不同的穴位和药物配方,实现精准调理。
1.2025三伏贴时间安排
-夏至扶阳:6月21日-7月9日;
-伏前培元:7月10日-7月19日;
-初伏驱寒: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固本:7月30日-8月8日;
-末伏收功:8月9日-8月18日。
2.三伏贴适用人群
呼吸道不适人群:反复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痰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功能减弱人群:腹部冷痛、食欲不振、便溏、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
筋骨酸冷疼痛人群:颈肩腰背寒凉酸痛、关节怕冷、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
女性虚寒症状人群:经期腹痛、畏寒肢冷、宫寒不孕、产后身痛等;
亚健康状态人群:手足不温、失眠倦怠、免疫力低下、易疲劳等。
3.三伏贴禁忌人群及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发热期间及急性感染期患者;贴敷部位存在皮肤破损、溃疡或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2周岁以下婴幼儿;阴虚火旺体质者(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对敷贴成分过敏或瘢痕体质者。
贴敷期间须知:贴后4~6小时避免淋浴,注意保暖防寒;减少剧烈运动,防止汗液致贴布脱落;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海鲜等发物;若局部灼痛刺痒,应立即揭除并咨询医师。
三伏灸
包括督灸(长蛇灸)、温阳罐等。督灸是在人体背部督脉区域(脊柱沿线),铺敷姜泥,施以特制艾绒,并依据个人体质辨证选用中药粉剂,三者结合施灸。作用面积广,能温补督脉,振奋阳气,疏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阳罐则是利用罐的负压原理和中药的药力,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达到散寒化湿、益气活血等功效。
1.2025三伏灸时间安排
-伏前灸:6月21日-7月19日共29日;
-初伏灸:7月20日-7月29日共10日;
-中伏灸:7月30日-8月08日共10日;
-末伏灸:8月09日-8月18日共10日;
-伏后灸:8月19日-8月28日共10日。
2.三伏灸适用人群
虚寒体质人群: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容易感冒、疲倦乏力等。三伏灸能有效补充阳气,改善虚寒体质;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咳嗽等。这些疾病多与肺气虚寒有关,三伏灸可温肺散寒,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关节疼痛人群:常见的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疼痛等。天灸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像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胃胀、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三伏灸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女性宫寒、痛经患者:通过艾灸特定穴位,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改善宫寒和痛经症状。
3.三伏灸禁忌人群及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急性发热期、感染性疾病活动期患者不宜进行;部位皮肤有破损、溃疡、皮疹或严重过敏者慎用或禁用;孕妇、特殊体质(如瘢痕体质)及对所用药物、敷料过敏者禁用。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医生提醒,三伏贴、三伏灸属中医外治法,需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具体适用性须经中医师面对面辨证评估,不可替代药物治疗,急重症患者请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 梁翊韬
审核 / 朱洵 周梦晓
终审 /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