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供销合作社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

    点击量:14895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成为转变经营方式、发展新型业态的重要发展方向,农村电子商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领域。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长期扎根农村,不仅在农资下乡、土地托管方面优势明显,在挖掘优质农产品、发展农村电商方面更是占尽先机。本文就我市供销社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电商谈谈一些看法。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6年以来,我市供销社抢抓机遇,搭乘“大数据”快车,围绕农业发展实际,通过几年的探索努力,我市8县1区供销合作社陆续成立了县级专业电商公司5个,开展电商业务的相关企业10个,开展电商业务的相关专业合作社38个,建成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5个,建设有电商交易区、农特产品展示区及“中国供销海外购”旗舰店等,农村电商服务站680个,电商服务站占全市供销系统农村服务网点的17%,2019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524万元。

我市县级电商公司中,确山县金乐电商公司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红薯、辣椒等农作物,开展订单农业,为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提供加工服务,其生产的“顿顿鲜”酸辣粉在天猫、拼多多进行销售,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拼多多”全国单品销量第一名;“中国花生之都”正阳县八个人电商公司依靠花生加工业务,开业近一年,实现单品销售收入49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惠农作用较强;上蔡县百汇通、汝南县百业兴电商公司以农资下乡为主,积极拓展土地托管服务,进行电商扶贫,社会效益显著。西平易联公司以传统副食批发零售为主,线上线下业务互动,效果良好。

二、发展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宽松支持强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 豫发〔2015〕20号)、《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驻发〔2016〕7号)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都提出了要求,(驻发〔2016〕7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利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供销’为平台,采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业态,改造提升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经营服务网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加快建设市级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县级运营中心、村级服务站等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盘活实体经营服务网点,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支持供销合作社利用现有经营服务网点建立物流分拣配送中心,开展农村快件派送服务,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供销社企业积极创建市级以上示范产业园、示范企业以及骨干电子商务平台,享受政府财政、税收支持。”为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网点健全基础坚实。我市供销社下辖8县1区,直属公司64个、基层供销社155个、专业合作社712个、联合社25个、村级综合服务站2938个、配送中心71个、直营店727个、加盟店2643个,目前仍然是农村流通的重要渠道。正由于有着健全的网络,特别是农村基层网点众多,为发展电子商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扎根农村信息通畅。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比较健全,熟悉农村市场和农民需求,了解农副产品市场变化,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农副产品价格信息、供求信息、政策信息及技术成果信息等,提高信息利用率,服务于社会。

(四)物产丰富特色明显。驻马店是国家和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素有“天下粮仓”、“中州油库”、“芝麻王国”之美誉,土特产品丰富,夏南牛、小磨香油 、伏陈醋 、泌阳花菇、确山板栗、平舆白芝麻等享誉国内外,十三香清真调味品、正阳三黄鸡、确山板栗、确山夏枯草、平舆白芝麻、泌阳花菇、驻马店小磨香油、正阳花生、棠溪宝剑是驻马店市十大著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泌阳挂毯、平舆刺绣、上蔡丝瓜水都享有盛名,上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提供丰富的地方特色产品,丰富的物产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发展土壤。

(五)移动支付便捷高效。网上购物、移动支付成为新时尚,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还能了解农业生产信息、市场行情走势、农产品价格趋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网络销售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批发零售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电商发展上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程度不一。各县区供销社在思想认识上程度不一,有的县区供销社电子商务观念滞后、商务意识淡薄,企业领导者、干部职工对网络本身的认识、接受和应用能力还普遍不高,导致企业的对利用网络从事商业活动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楚,加之电子商务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维护繁,导致其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利益持怀疑态度。思想认识程度不一导致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县区社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上蔡、正阳、西平县供销社积极应标承担政府电子商务进农村职能,上蔡百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担任该县电商协会会长单位,升级改造建设乡镇站点22个,村级服务网点290个,依托农资下乡开展业务,在农产品上行、实施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助农销售上取得良好成绩。有的县区社则思想观念转变困难,对电商缺乏足够的认识,思路受限制,找不到商机,看不到希望,制定不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的县区社发展电商脱离实际,电商公司变成摆设,见不到经济效益,工作难以维持,企业陷入瘫痪。

(二)人才老化资金缺乏。目前,县区供销社普遍存在人手不足、年龄老化的现象,部分县区社在岗人员长年严重不足,日常工作应接不暇,真正研究电商、懂电商工作的同志寥寥无几。2016-2018年,市财政局安排了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资金1415万元,其中380万元注入了上蔡县供销社百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农资下乡、土地托管、跨境电商业务;其他县区社未有财政资金投入助力,汝南、正阳、西平主要依靠县社自有资金注册入股;确山县依托朗陵基层社成立了金乐电商;泌阳惠生活电商公司业务停摆;遂平、平舆县社尚未成立电商公司。

(三)缺乏实体经济支撑。实体经济是电商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缺乏优质商品作后盾,电商业务基本上成一纸空谈,会出现无物可卖的现象,先成立电商公司,然后找货源,培育优质产品的做法效益低、见效慢,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供销社基层电商不适应,难以维系生存。

(四)扶持资金不能因地制宜。电商是一种销售手段,是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径,是实体经济腾飞的翅膀,是简化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发展电子商务是十分有必要的,利用好电商,受益无穷。全国总社、省总社对县级电商扶持资金严格要求用于乡村网点进行升级改造,造成资金沉淀在基层,但这些电商网点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不大。

(五)基层弱化严重,统领力不够。由于人才、资金方面的限制,市县两级供销社对基层的统领力弱化,布置的任务难以按时有效落实,组织当地产品及时上行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五、加快发展供销社电子商务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把电子商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发展。加强学习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电商学习培训班,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学习考察其他市县的先进做法、先进经验,提升供销社干部职工的电商知识和电商操作应用、操作方法。

(二)争取落实电子商务扶持有关政策。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更好的发挥电商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聚焦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积极参与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认真研读全国总社、省总社有关电商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供销e家”扶持资金。

(三)做好做实电商基础工作。落实《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驻发[2019]1号)关于“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对接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大力培育发展供销社电子商务”的工作要求,通过开放办社、参股合作的方式,成立市级供销社电商公司。

1.鼓励电商基础薄弱的供销社通过参股入股、开放办社或者通过与其他县供销社电商公司合作共建的方式,成立供销社可控的电商公司或独立核算的电商分公司。支持西平县、正阳县供销社加强对西平易联、正阳八个人电商公司的领导、引导,积极参与、争取承担电子商务进农村各标段的政府服务功能。

2.做好农产品上行工作。鼓励供销社电商公司在供销e家、淘宝、京东开设农特产品特色馆,选好选准各县具有代表性、竞争力强的产品,做好做透一款或几款产品,带动其他农特产品的网上销售。实施农特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支持农副产品注册商标,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用商标来启动名牌创立,引导农民规范使用农产品商标,加大对农产品商标的保护力度,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了农特产品的知名度、附加值和竞争力。收集汇编各县(市、区)名特优农产品目录,开展名特优农产品文化创意设计,通过“互联网+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网销平台,鼓励开展网上促销推广。

3.做好工业品下乡工作。鼓励供销社电商企业依托农资、豫酒、副食及其他有竞争力的、效益明显的主业,在保证实现利润的前提下,逐步融合种子选育、测土配方、智能培肥、农资直供、农机服务、统防统治、粮食收储烘干加工销售、培训的为农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增加服务范围。

4.做好城区末端配送网点建设。鼓励在居民区、写字楼、商业区、校园、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设立智能商品销售柜,增设具有调温控温功能的冷链云柜,打通生鲜配送“最后一百米”。

5.做好“中国供销海外购”试点推广工作,跨境电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便民服务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值得积极探索,适当开展“中国供销海外购”试点工作,鼓励在市县区人口流动密集区域开设跨境商品销售网点。

6.拓宽电商服务渠道。鼓励有能力的供销社电商企业研发推广订单式服务手机“app”,吸纳全市农业机械、飞防无人机、烘干仓储设施及能够提供其他为农服务的企业、专业合作社进驻,积极推广耕种、测土配方、打药施肥、烘干收储、供求信息订单式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进行手机下单、手机结算,足不出户实现地有人种、地有人管、粮有人收、粮容易卖,打造“三农”综合服务结算平台。

(四)做好物流快递工作。加快构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综合服务网点构成的三级农村配送网络。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1.做好物流快递业的融合工作。鼓励各县区供销社积极与快递企业洽谈合作事宜,签订合作协议,协同进行城乡间、乡镇与村庄之间的快速集中运输,在业务量较小的乡镇和村庄合并建设服务网点,在单品业务发达、民间传统手工业制品出彩、特色食品及农产品集中区域,如上蔡白家毛笔、上蔡铁锅厂区、驿城区鲜桃产区、正阳花生产区、确山金乐加工区、西平渔具产区就近设置服务功能完善的快递服务网点,在加大惠农服务的同时,引导、带动、改变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利用现有物流配送中心、交易市场、仓储区域共建县、乡快递集散中心,利用现有超市、门店、商铺、社区综合服务站、农村烟酒副食店,共建乡、村物流配送节点和快递代收代发网点。争取在供销社各类物流中心、交易市场、乡村网点融合快递业务,达到覆盖率较高、布局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供销社在惠民利民工作中的作用。

2.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商务主管部门探索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和机制,支持供销社开展物流标准化、冷链信息化体系和食用农产品、食品等追溯体系建设。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支持各县区供销社发展现代冷链物流。各县区供销社要注重现有配送中心、仓储设施的开发利用、升级改造,加快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行业转型升级,融合现代流通元素,推动一二三行业融合发展。

3.建设乡级物流配送节点。支持乡镇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乡级服务站、供销社连锁超市、农资供应点,新建或改扩建“多站合一”的配送节点。建设行政村配送终端。支持与村两委合作,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及网点,完善村级网点建设,增加服务功能,设置村级物流收配网点。

(五)加大“新网工程”建设力度。供销社根据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整合优化城乡网点资源,加快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进度,加快建设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发展城市商贸和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具有公益性质、微利经营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网点,构建覆盖城乡、双向流通的经营服务网络。

1.继续抓好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网络建设,努力提高网络经营能力和经营规模。通过系统联合、内部整合,实施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网络,提高网络的运营水平。

2.继续发展连锁网点。以县乡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基层网点建设和改造力度,整合、改造吸收加盟店,自建、联建和改造一批连锁超市和农家店网点,发展连锁配送。

3.继续进行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合作制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制,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区域性农民合作联合社。按照综合性原则,建立包括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信用合作、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按照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增强基层社“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能力。按照开放式原则,着力推进基层社民主办社、开放办社,吸引各类经济组织广泛参加,经营大户积极参股,农民群众愿意参与。按照服务“三农”原则,积极开展社村共建,加强与村两委投资合作,鼓励村“两委”负责人入社参股,吸纳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在供销合作社投资合作的为农服务组织中任负责人。

市供销社张富云、王华雨

2019年8月5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责任编辑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市供销合作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与发扬优秀乡村文化

下一篇:提升我国党政智库知识服务能力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