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藏在弓箭套里的兵法

    点击量:851

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仅两个月零两天,朝鲜“浃旬之间,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汉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朝鲜王朝危在旦夕。

这时,儒生全有亨给朝鲜国王上疏,认为“胜敌之道”之一在于得民心,“失民心,则君有万里之明,臣有《六韬》之略,不能为也”。如果国家不能汇聚民心,那么即使国君贤明,官员拥有《六韬》那样的军事谋略,这仗也打不赢。

全有亨以《六韬》举例来劝诫国王,表明《六韬》这部中国古籍在朝鲜儒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此外,战争前期英勇殉国的将领李景毅,“常好太公韬略(指《六韬》)”。有个谋士面对朝鲜的节节败退,写诗感叹道:“不读龙韬过半生,时危无路展葵诚。”龙韬是《六韬》的一部分。儒士金富伦献策时提到,严冬时节,日军不耐寒,是“操刀必割”之时,一定不能错过这种破敌的好时机。这是来自《六韬》中的这句话——“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

无独有偶,日本对《六韬》的学习也十分重视。日本平安时代,学者大江维时被醍醐天皇派往唐朝留学。他斥重金购买了《六韬》《三略》等兵书,带回日本。自此以后,《六韬》在日本得到传播,并成为足利学校的主要教科书。据统计,从1600年到1976年,日本至少出版了40种《六韬》的译注、评点著作。

这部交战双方都看重的《六韬》,是继《孙子兵法》之后中国先秦兵家思想成熟的典型代表,吸收了先秦兵家和诸子论兵的精华,成为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具有独立体系的重要兵书。

《六韬》的作者,原来说是姜太公,实际不可能。先秦古书,一向不提撰者姓名。姜太公所处的商末周初断然不可能出现《六韬》这样的著作。因为书中不少内容和思想,都是后世才能出现。比如书中提到的“铁械锁”“环利铁索”等铁制军备,在战国末期才能出现。

从宋代的叶适、陈振孙、黄震,到明代的胡应麟、清代的姚际恒,许多辨伪学者都已经看出来后人伪托这一点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说了:“其依托之迹,灼然可验。”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出土汉简中,有《六韬》相关内容,与传世本基本相同,说明《六韬》早在西汉初年已经有了定本,那么战国末期成书,也就顺理成章了。有学者考证认为是齐国稷下学者的集体创作,可备一说。

有意思的是,宋神宗时刊行《武经七书》,顺序是《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到了宋孝宗时,把《六韬》提拔到第四位。宋光宗时期,又把《六韬》移到第一位。到了明代,才又恢复最初的顺序。这个位置变化的过程,反映出《六韬》成书时间没有定论的实际情况,但对其价值没有什么影响。

循名责实,韬,原为“弓箭套”,包含有深藏不露的意思,引申为有谋略之意。六韬,就是指导战争的6种韬略,平时秘不示人,战时取出克敌。按照唐代学者颜师古的解释,《六韬》是“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的一部兵书。全书分为6卷60篇,近2万字,通过周文王、周武王与姜太公对话的形式,阐述治国治军的理论以及指导战争的原则。

第一卷《文韬》讲论治国图强之道,说明在作战之前,如何使国家作好物资准备、精神准备和战争动员,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敌国的各种情况;第二卷《武韬》阐述伐灭强敌、夺取天下的韬略,指出需要确定战略目标,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特别要注意掌握和了解敌情。

前两卷就性质说,是战略问题,讲战前的各项准备,下面4卷重在阐述战争的具体指导原则,偏战术性质。

第三卷《龙韬》详陈军队治理、军事行动部署及综合保障问题;第四卷《虎韬》叙说武器装备及战法,是讲在开阔地区作战的战略战术及军器运用的韬略;第五卷《豹韬》归纳各类战场环境下的战术实施原则;第六卷《犬韬》言及车、骑、步诸兵种的协同问题。

《后汉书·何进传》章怀太子注说:“《太公六韬篇》:第一《霸典》,文论;第二《文师》,武论;第三《龙韬》,主将;第四《虎韬》,偏裨;第五《豹韬》,校尉;第六《犬韬》,司马。”扼要点明了《六韬》各篇的内容和特点。

有格局的兵书,眼光绝不限于战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的精髓,则是把支持自己的,搞得多多的;把反对自己的,搞得少少的。《六韬》深明此道,以兵家言政治,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思想的提出,尤其在《文韬》中,阐述了收揽人心、汇聚民心的诸多议题,核心就是要求国君施行仁政,师出有名,取得举国上下的支持,赢得友邦军队的支援,最终形成“以有道伐无道”的形势。这也正是文章开头全有亨上疏论述“民心”问题的思想来源。(熊建)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国家文物局:由“抢救第一”转向“保护第一”

下一篇:4000年前的“日历”,竟然是13根石柱?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