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河南人也是“古风小生”?方言沉淀千年雅蕴

    点击量:648

不久前,各大平台兴起一股“古风小生”潮。网友们纷纷自称“小生”“小女子”,高兴时曰“快哉快哉”,惊讶说“噫吁嚱”,笑死用“乐得小生驾鹤西去”。最近,网友们又开始指认各种经典电视剧角色与偶像明星为“古风小生”。其实,从方言来看,河南人也是一款“古风小生”。

有网友总结:花生读成“落生”,刚下雨的状态是“滴星”,昨天是“夜隔”,早上是“鹊起”。香菜读“芫荽”(yansui),锅里的东西溢出来了叫“鬻” ( yu) ,还有之前很火的“哕”(yue)。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著名诗人李白成长轨迹和河南有不解之缘,他的名篇《蜀道难》中开篇经典的“噫吁嚱”,其中拆开都是河南的方言语气词。这些字眼,如同一枚枚古老的印章,镌刻着中原大地的历史痕迹。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河南方言中,还隐藏着更多值得玩味的“古风”元素。比如,说小孩子“皮”,不用“调皮”而是说“猴儿”,让人想起西游记里抓耳挠腮的悟空;再比如,最常说的“中”,一个小字力万钧,这是中华文化沉淀千年的底蕴,更是一种中原厚土的简洁和力量感。

更有趣的是,河南人常说的“拾掇”,这个词的本义是收拾整理,但从字面来看,仿佛是在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散落的珍宝,这种精细感,正是古时慢节奏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还有,大家说“打发时间”,在河南方言里常常说“踅摸”,这个词自带一种闲庭信步,四处张望的悠闲感,也颇有古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河南方言之美,不仅在于词语的古朴,更在于音韵的古雅。不少河南方言都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听起来短促有力,铿锵有致。这就像是穿越时空的回响,让我们在日常对话中,也能感受到古人的音韵之美。行走在河南的街头巷尾,听到一声声带着“老家儿”味道的方言,就仿佛听到历史在低语,文化在流淌,那是中原大地特有的浑厚和深沉。

有网友说: “之前觉得(河南方言)发音很土,平时说着话根本联想不到是那么漂亮的词。”是的,提起河南,总让人联想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然而,土不正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根基吗?是游子出行要都带一捧的“乡愁”。正是这份“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建立起了上下五千年的多朝古都。这些深藏在方言中的“古风”元素,不是凭空而来,它们源于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源于历史长河的沉淀与打磨。每一个“落生”,每一声“滴星”,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基因。河南人民每天都在说的河南方言,其实就是一套活着的文化密码。

因此,我们不妨放慢生活的脚步,不要总是囫囵吞枣,而是细细地咀嚼,去留意耳侧唇边的一句句方言,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就能发现那些被时间掩盖的文化基因,感受到历史的余温,领略到河南人特有的“古风小生”风采。当河南人民真正理解这些方言背后的文化底蕴,也会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自豪自己的身份。毕竟,每一个人都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中,而方言,就是清晰的一座航标。(郑州大学 胡雅萱)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古老寓言×现代说唱,《愚公移山》跨界演绎震撼重启

下一篇:让非遗影像呈现更多文化之光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