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3652
中国法院网讯(张雨青)“没想到过去五年的工资明细都能一笔笔算清楚,现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实在太感谢你们了!”9月1日,拿到调解协议书的那一刻,当事人李某眼眶泛红,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道。这场历时三年的劳动争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时间回溯至2021年,李某因与原用人单位某科技公司就工资核算、补贴发放、社会保险缴纳等问题产生分歧,先后经仲裁、法院一审、二审。此后三年间,双方围绕劳动报酬计算标准、加班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争议点,多次对簿公堂,矛盾逐渐升级,从最初的薪资纠纷演变为互不信任的僵局。
2025年,该公司认为李某领取的部分补贴构成不当得利,将李某诉至陕西省武功县人民法院。承办法官在梳理案情时发现,双方争议的核心在于对五年间部分补贴发放明细存在认知差异。为彻底化解矛盾,法院干警决定组织双方进行一次全面对账,并提前与某科技公司沟通,要求其携带李某在职五年间所有的财务原始凭证、工资发放台账等资料。
对账当天,被告公司财务人员抱着厚厚的账本准时到场,从2019年李某入职首月的工资单,到2023年离职前的最后一笔补贴,每一页都清晰记录着发放日期、金额、项目明细及签字确认记录。干警们逐页核对,针对李某提出的疑问,现场查阅银行转账记录、考勤表等佐证材料。
随着对账的深入,账本上的每一笔记录都成了“和解密码”。公司负责人也主动解释:“之前沟通不及时,导致很多细节没说清楚,让李师傅受了委屈。”最终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耐心核对,双方厘清了所有争议焦点,彻底解开了心中的疙瘩。最终,在法院干警的见证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本案案由虽为不当得利纠纷,但这背后牵扯着双方之前的多次纠纷,不仅要解决‘钱’的问题,更要解开‘心’的症结。”承办法官表示,此次通过原始账本对账的方式,让事实说话、让证据服人,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