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隐形伤人”需警惕!皮肤科专家教您科学防治

    点击量:903

全媒体记者 张雨琦 郭建钢 李肃肃

近日,随着气温变化、雨水增多,隐翅虫活动进入活跃期,因接触隐翅虫毒素导致皮肤损伤的患者数量明显上升。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魏靖提醒,隐翅虫本身不叮咬人,但体液中含强酸性毒素,接触皮肤后易引发红肿、水疱、灼痛等症状,掌握科学防治方法可有效降低伤害。

魏靖介绍,隐翅虫多活跃于夏季夜间,常围绕灯光飞行,落入人体后若被拍打、碾压,其体内毒素会沾染皮肤,引发“隐翅虫皮炎”。该病好发于面部、颈部、手臂等暴露部位,初期表现为局部红斑、灼热感,随后可能出现水疱、糜烂,严重时伴随剧烈疼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毒素具有传染性,若清洗时污染正常皮肤,可能导致损伤范围扩大。”

一旦不慎接触隐翅虫毒素,正确处理是减轻伤害的关键。魏靖给出“洗、缓、防、诊”四步处理法:立即用大量肥皂水混合清水冲洗损伤区域,全程避免清洗液流向正常皮肤,通过碱性液体中和酸性毒素,减少伤害持续时间。清洗后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或在医生指导下涂抹激素类药膏,减轻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若损伤处出现流脓、红肿加剧等感染迹象,需及时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扩散。若毒素不慎接触眼部,切勿揉搓,需立即前往眼科就诊;面部损伤患者无需过度担忧留疤,通常仅会出现短暂色素沉着,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消退。

“相比事后处理,提前预防更重要。”魏靖建议市民从生活细节入手,降低隐翅虫接触风险:夜间室内尽量使用蚊帐,避免开窗开灯睡觉;若需开窗通风,需安装纱窗,阻挡隐翅虫进入;夜间外出时,尽量穿长袖衣物、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在草丛、树林等隐翅虫栖息地长时间停留;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时,切勿拍打、碾压,应用纸巾轻轻拨离,再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

魏靖强调,隐翅虫皮炎虽会造成不适,但只要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康复。若出现大面积损伤、剧烈疼痛或感染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编辑 詹云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夜间频繁抽筋别忽视,严重者危及生命

下一篇:返回健康列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