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669
全媒体记者 韩冰 通讯员 李嘉琪 李芸燕 赵诗琦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世界肥胖日是由国际肥胖联盟提出并倡导,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的重视,关注肥胖、控制肥胖。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岁)超重率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您的体重超标了吗?先算算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正常:18.5-23.9
超重:24-27.9
肥胖:≥28(分轻、中、重、极重度)
评判肥胖的标准除了BMI以外,腰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腰围大的人代表着内脏肥胖的风险高,对中国人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就属于肥胖。
“百病之源”带来“不可承受之重”“一胖毁所有”并非危言耸听。肥胖不单单是美观问题,更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1.代谢性疾病
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还会增加胆囊结石、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概率,此外,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2.骨骼与生殖系统损害
肥胖增加骨关节炎风险,并导致女性月经紊乱、不孕,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精子质量下降,儿童肥胖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3.心理负担
19%的肥胖患者存在重度抑郁症,社会歧视与自我认同危机加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科学减重促进个人健康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症患者长期体重管理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管住嘴,迈开腿”。饮食上,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注意限制热量:低能量、低脂肪、适量摄入蛋白质。同时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食物。长期规律运动不仅有利于减重,还可带来长期的代谢获益,包括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控制血压等,长期体重管理的综合锻炼推荐-F.A.C.E-运动方案,如图所示:
当然,肥胖的治疗因人而异,如果通过充分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减重,可以在减重专科医生的严格评估后,考虑医学治疗进行干预,如药物或手术治疗:
甩肉秘籍(药物治疗)
适用人群:BMI≥24,且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症、高脂血症、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体重相关骨关节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
效果:减重10%左右;
优点:无创,相对便利;
缺点: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肌肉流失,停药后体重易反弹。
胃部变形记(内镜减重治疗)
适用人群:BMI25.0-27.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体重,且腰围≥90cm(男性)或≥85cm(女性);
效果:减重15%左右,效果维持1~2年;
方式:胃内球囊、内镜下胃转流支架;
优点:无创伤、恢复快、可逆性好等优势;
缺点:消化道症状有时难以耐受,取出后容易反弹。
终极大招(减重代谢手术)
适用人群:BMI≥32.5或BMI≥27.5合并Ⅱ型糖尿病的推荐积极手术治疗;BMI≥27.5且低于32.5,合并肥胖症相关其他疾病,经过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也推荐手术;
效果:减重25%~30%,显著改善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
术式:袖状胃切除、胃旁路术等;
优点:长期效果最佳,2~5年内可节省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治疗费用,延长预期寿命;
缺点:手术创伤及并发症风险。
减重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而非一时的狂热。选择科学规范的减重方法,耐心坚持,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健康与美丽。(编辑 李宗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