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8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曲转悠扬的丝弦道、口感醇厚的豫坡酒、匠心独运的核桃雕花工艺、面香四溢的老查记大馒头、花样精美的天中剪纸……这些多姿多彩的天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体验。
为充分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特别推出“天中非遗”系列线上展播,将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云端分享,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省级非遗项目——西平武驴。
省级非遗项目
【西平武驴】
武驴艺术简介
西平武驴起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舞蹈艺术。每年元宵节期间,表演者头戴竹编驴头,身穿布制驴衣,手持木棍模拟驴的前腿,在赶驴人和骑驴人的配合下进行生动表演。由于道具对演员的约束较小,演出中可自由奔腾跳跃,扭摆撒欢,甚至狂舞昂奋呈现威武之状,因此群众称之为“武驴”。
艺术特色
武驴表演形式多样,风格粗犷豪放、诙谐风趣,有“单武驴”“双武驴”和“拉犟驴”等。“单武驴”由一个演员装扮演出,“双武驴”也叫“双头驴”,演出时由两个演员配合。武驴表演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赶驴人先炸几个响鞭,赶驴上场,驴翻滚嘶鸣,撒欢狂舞,赶驴人开始驯驴;二是驯驴路上遇到的大妮因疲惫而雇驴骑行,加入逗乐的情节;三是县官私访时雇驴骑行,赶驴人通过数板的形式对“清官”与“糊涂官”进行褒贬。
“武驴”表演时,主要用大铙、大镲、大鼓、小锣、小钹等乐器进行打击乐伴奏,表演中加有骑驴情节时,多配以道白、数板,加入戏剧唱段时需用管弦乐伴奏。其曲牌有《花十绕》《老驴思驹》《老虎碰笼》等,另有道白、数板多种。
文化寄托
武驴风格独特,形象逼真,造型简洁明快,表演风趣诙谐,深受群众喜爱。它不仅是重要的民间艺术,也寄寓着人们热爱生活、昂扬奔放、化凶驱邪、祈佑平安的情感,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记忆。
2015年,西平武驴入选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省级非遗项目【西平武驴】
传承简介
作为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舞蹈艺术,西平武驴主要流传于西平县芦庙乡和杨庄乡一带。该项目目前已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但近年来因传承人健康问题面临传承困境。为保护这一传统艺术,当地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推进传承工作:2021年,芦庙乡一位热爱武驴表演的村民接过传承接力棒,相关部门为其配备了专业表演器材,确保这项民间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文旅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 李昂
审核 / 王文娟
终审 / 孟继恩
上一篇:县区动态 | 中原有个小延安
下一篇:皇家驿站 | 古风沉浸式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