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为媒,织就浓浓的文化年味

    点击量:554

■记者 范昕

沿着南广场大台阶的巨幅火红葫芦地贴拾级而上,蛇年春节八天假期,总计近8万人次市民游客走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享受文化与艺术的熏陶,让地贴寄寓的福禄吉祥在周身环绕,开启一整年的顺遂。从艺术巨擘吴昌硕的诗书画印到现代海派雕塑,从书法名家送福到水墨数字绘画共创……这个春节假期,中华艺术宫共呈上10场展览、20余场公教活动的新春“艺术大餐”,构建起传统文脉与现代审美的对话空间,让首个“非遗版春节”在这座“人民的美术馆”更具浓浓的文化年味。

作为中华艺术宫重磅展览,“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在这个新春佳节引发新一波观展热潮,许多观众专程从外地赶来。人们纷纷发出赞叹:“感受到独特的视角和珍稀的展品”“对于爱好书法篆刻和中国画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春节期间围绕此次大展推出的一系列公教活动,如每日一场的常态化导赏、讲座“海上明月——谈一代宗师吴昌硕”“吴昌硕与海上画派的鼎盛时代”,多维度加深着人们的看展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灵感取自这个展览的巨幅火红葫芦地贴,精心镌刻66个造型各异“福”字,且将缶翁画中的吉祥元素如“梅、柿、竹、水仙”等巧妙融入,成为今年新春热门打卡点。趣味地贴打卡活动“福禄双全·祥蛇迎春”则吸引观众寻找祥瑞元素并合影留念,寄托一整年的美好祝福。

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中华艺术宫特别策划了一系列非遗活动,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艺术体验,让市民游客感受“艺”意非凡的年味。农历新年首日,九位沪上书法名家齐聚“瑞蛇送福”迎新书法名家送福活动,现场挥毫泼墨,用一副副饱含祝福的春联和“福”字为观众送上真挚的新春祝福。“星光云水——星云大师的笔墨情怀主题书法展”的配套系列活动中,既有拓印活动让观众亲手体验这一传统非遗技艺,在与宣纸和墨汁的接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更有围绕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推出的“一笔字”撕纸画艺术体验活动,结合非遗撕纸画艺术的创意形式,为观众打开全新的艺术之门。此外,“画蛇添福”活动专为孩子设计,邀请参与者通过趣味互动的方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学习吴昌硕的笔触,描绘自己心中的新年。从大年初一至初三,持续三天的民俗体验活动还特别邀请沈大成的点心师傅亲临现场,指导参与者一同包汤圆、包饺子、制作八宝饭,让参与者在传统手作中感受阖家团圆的温暖,也愈发沉浸式体验传统佳节的文化内涵。

从传统书法的墨香四溢,到绘画创作的创意无限,再到艺术讲座的深度剖析,中华艺术宫以跨界融合创新美育模式,构建起从专业深耕到大众普及的完整体系。新春佳节,每天都有精彩讲座在场馆内开讲。大年初一这里迎来“浪潮的塑造”海派雕塑对谈,知名雕塑家杨冬白与学者张立行深度探讨雕塑艺术对上海城市精神、海派文化特质的多元表达。对谈尾声更有小提琴演奏家刘沁妤带来现场演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年初四,敦煌文化研究学者葛信晔以“我心中的敦煌——你来我往 艺术流变”为题,从敦煌壁画的历史渊源到艺术特色,带领观众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结合“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张宏芳与知名作家雪小禅在大年初五开展“星辰大海 风物人世”艺术对谈。此外,结合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的“我心中的敦煌”绘画作品展、“至真·致心”——致敬大师·《赤子冠中》少儿绘画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展,两场创意活动同样灵感四射。“敦煌绮梦”水墨数字绘画共创活动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让观众用现代科技手段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敦煌艺术作品。《赤子冠中》美育童书共读共绘活动则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汲取灵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灰、白、黑世界,充满童趣与想象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文汇报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DeepSeek突围启示:以创新自信叩响科技强国之门

下一篇:科技赋能非遗 打造趣味新年俗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