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839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杨珏
在全球掀起热潮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建之美,其中不少游戏场景更是精妙复刻了山西的建筑、彩塑、壁画等瑰丽文化遗产。今年国庆,山西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着实“火”出了圈!山西上下,人潮涌动,接待国内游客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4.99%,游客旅游总花费较上年同期增长101.85%。
巍巍太行吕梁,浩浩黄河汾河,孕育出辉煌灿烂的三晋文化。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山西文化自信之基、发展动力之源。山西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非遗大省。近年来,山西着力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全面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绽放时代光彩。
山西晋城司徒小镇打铁花表演。宁绍雄摄/光明图片
“文明守望工程”助力文物保护
2021年,山西部分地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造成多处古建筑受损。在这场肆虐的暴雨中,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漳源镇西倪村西北角的永寿寺天王殿倒塌,而正殿亦岌岌可危。
如今,步入永寿寺,“残垣断壁”的景象已荡然无存。坍塌的大殿、斑驳的墙体,在文物工作者的精心修缮下恢复昔日风貌。“多亏了省里出台的政策,让这座古寺迎来新生。”望着已修缮完好的永寿寺,不少村民纷纷感慨。
资金短缺,始终是低级别文物保护工作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而村民们提及的那项政策,正是2022年年底,山西省文物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利用政府一般债券全面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通知》。
2023年,永寿寺被确定为沁县首批使用一般债券进行维修的文物,耗资275.2万元,于今年9月完成修缮。“这场资金‘及时雨’加快了本市低级别文物的总体修缮进程。”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物古建“低级别”并不意味着“低价值”,很多低级别文物所蕴藏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作为文物资源大省,山西现共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低级别文物占比达94%。如何守护好基数庞大的“低级别”文物?2017年3月11日,《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山西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守望工程”,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资、集资、出资、认养、提供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
游客用手机扫描3D打印的永乐宫壁画,阅览人物介绍。肖永杰摄/光明图片
汾阳市杏花村西南十余公里处的南垣寨村,曾是“汾商大家”杏花村宝泉益汾酒的老东家、“汾商巨子”王澐的发家地。王氏家族在此建成了由十余套二进、三进住宅等组成的古堡,古堡后遭到拆毁。2018年,武文宝和武文强兄弟俩通过“文明守望工程”认养古堡部分旧址——南垣堡址后,本着文物保护原真性的原则,尽量还原了堡内建筑。漫步其中,屋舍俨然、曲幽多变,庭院之间巧妙连缀,颇具晋商风采。
代县斗山书院礼堂、新绛县光村薛氏四号宅院、泽州县霍秀迎恩宫、交口县辛庄晋西南区党委旧址……在山西省文物局日前主办的“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我是山西古建保护推介官”活动上,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208位报名者中,选出11位“推介官”作为山西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代言人,并发布了各地精心遴选出的22处低级别古建筑,公开向全社会招募“守护者”。
据悉,“文明守望工程”启动以来,得到社会、企业、个人的积极响应。到2023年年底,山西共有473处文物建筑得到认领认养,吸引社会资金5.4亿余元,一批濒危古建筑得到抢救性保护。
“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计划”壮大文保队伍
19岁的李姝锦从小就在家门口的一座古塔旁玩耍,但古塔常年上锁,她从未进去过。这座古塔就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的安邑塔。今年暑假,李姝锦作为山西大学2023级文物全科生,有幸进入古塔之中。第一次,她知道了古塔的正式名称是“太平兴国寺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
“当我看到古塔中精美的佛像和雕刻时,发自内心地渴望将来能保护好它们。”今年夏天,李姝锦和她的230多名同学全部参加了山西省第四次不可移动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家乡走访文物点,记录文物的详细情况。
修缮后的山西省长治市王家庄佛爷庙。山西省文物局供图
文物全科生是2022年山西省在全国首创的基层文物保护人才创新培养方式。山西计划用5年时间,委托山西大学通过高考为全省基层文保单位免费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文物全科人才毕业后直接到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定向就业。他们将为山西未来30年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山西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免费培养是该计划的三大亮点。
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是山西文物全科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山西地上文物资源丰富,古建筑遗存全国冠首,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以考古学和文物建筑学为主。在4年培养中,两年半为理论学习,一年半侧重实践教学。“希望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尽快承担起基层的文保工作。一旦发现壁画脱落、古建倾斜、木构件劈裂等现象,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该向什么部门、哪些专家求助。”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王小娟说。
少年时期的李雯琪便喜欢上了考古,但考虑到“冷门专业”的未来就业,她也纠结迟疑过。2022年高考前夕,李雯琪惊喜发现山西大学“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计划”,当即给自己选定这个报考方向。当年秋天,她成为首批文物全科新生中的一员,在校学习期间免学费、住宿费等,每年还有1000元生活补助。
“要不断完善文物全科人才的培养计划,使其更加科学精确,并出台更多扶持政策,以充分发挥其效用。”山西省文物局人事教育处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继山西率先行动之后,今年多个省份也相继启动了文物全科生招生计划,旨在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文物保护人才。这些学子将享受全程免费教育,并在学成后回归故里,为家乡的文物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晋字号”非遗品牌扩大影响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108位打铁匠人舞动着1600℃以上的高温铁水,千朵万朵铁花瞬间在空中绽放,犹如繁星点点,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
今年4月20日,晋城市司徒小镇成功创造“最大规模的打铁花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打铁花的吸引力之下,司徒小镇已成为晋城旅游打卡地之一,游客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在晋城另一端,流传千年的铁壶已成为艺术品,进一步拓展了晋城“铁”文化的内涵。
面对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富文化和自然遗产,单纯的保护已不足以应对时代的需求,活化利用才是传承的关键。近年来,山西大力推动非遗与消费场景、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正在将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优势。
据介绍,山西现已形成53个非遗旅游体验场所。其中,19个属于企业文化园区,具备相对成熟的旅游体验条件。这些企业以非遗为内核,以场所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工、制作、展销、体验,扩大非遗项目的知名度,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拉动了经济增长。
在太原市,六味斋云梦坞、东湖醋园采用实物展示、场景复原、技艺展览等方式,推动非遗资源“串珠成链”,将美食、展览、文创、民俗、研学等嵌入链条,为群众提供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场景,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别看这布老虎小小一只,它背后蕴藏的可是悠久的虎文化,在民间有赐福、生财的寓意。除了抱枕,今天直播间还有虎头帽、虎头鞋、布老虎挂坠可以选择。”在太原市的“娄烦·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雪梅绣坊”的尹艾风、尹艾仙姐妹俩正在直播间,热情地向网友介绍着布老虎刺绣产品。
临汾市组织建立非遗数据库,多平台打造“临汾非遗”官方账号,牵头开发临汾非遗小程序。“每次直播,我们都会综合考量非遗项目,精选‘吃、穿、用、学、藏’等网友最为关注的几个品类,生动有趣地展示展销。”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龙说。在2024非遗过大年直播中,围绕平阳木版年画,主播和传承人延伸介绍了木版年画的概念、历史由来、故事主题、制作流程、作品寓意等内容,广受网友欢迎。
山西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2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73个。为推动这些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山西出台政策,引导非遗项目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借助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渠道扩大影响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晋字号”非遗品牌,真正让非遗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9日05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千年壁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