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948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东宝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再过几天,我们就会迎来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
古人对冬至很重视,冬至是一个较大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是否有“冬至”一词呢?让我们到甲骨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甲骨文中,‘至’字作,像箭矢形倒置,且在箭镞部位加一短横,意为射中目标,以此来表示‘到达’的意思。”古文字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武亚帅告诉记者,在商人的时序观念中,只有春、秋两季,并没有夏、冬两季。
武亚帅介绍,“冬”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夂”在甲骨文中作,像绳子两端打结,表示终结,这是“终”字的表意初文。在两周金文中,“夂”字作 、、 、诸形,后来由于读音相近,假借为冬季之“冬”,而表示终结的字形加上了糸旁,如此一来,“冬”和“终”两个字就各有所用了。
因为冬天是一个时节且天气寒冷,故又在字形上增加意符“日”或者冰(仌),分别作、,后一类字形至隶书阶段作,这也就是楷书“冬”的字形来历。
“而在商代甲骨文中并没有‘冬’这个词,也仅用来表示‘终’。因此,在商代的文字系统中没有‘冬至’一词。”武亚帅说。
西北大学教授韩养民在《冬至别名考》一文中介绍,冬至起源久远,从文字记录来看,初名“日短”。这一名称在先秦著作《尚书·尧典》中留下了记录。
在该文中,韩养民引用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论述“《尧典》四仲中星之年,盖殷末周初之现象也”,并指出“日短”是殷末周初冬至出现的最早名称。
“随着天文观测、占星术的发展,先民感知到,在‘日短’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是殷末周初人们在观测天象中初步形成的节气观念。”韩养民写道。
那么,在现存的甲骨文实物中,是否有关于这一节气观念的记录呢?长期从事商周考古和天文考古研究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武家璧在《殷墟花东“至南”卜辞的天象与年代》一文中给出了答案。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第290片记载了一次占验日出的过程,整理者认为这是殷人观察天象的珍贵记录,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关于冬至日出的原始记录。”武家璧在文中指出。
文章介绍,该甲骨卜辞记载了一次日出“至南”的现象,按照发问和记事顺序,四句释文分别是:“癸巳卜:自今三旬又(有)至南?弗霝?”“三旬亡(无)其至南?”“二旬又(有)至?”“乞(迄)日出,自三旬迺至。”
武家璧根据卜辞的大意,断定其中的“至南”不是指一般的到达南方或者偏南,而是指日出方向所能到达的“南之至极”,也就是文献记载中的“日南至”,即“冬至”。通过实测确定“日出至南”在三旬之首“甲子冬至”,还通过查表得到符合这一天象条件的绝对年代是公元前1249年,为商代武丁时期。
“这是目前已知最早测定冬至日的记载,为研究上古历法由‘观象授时’向‘推步制历’过渡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武家璧在文中写道。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