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学为官的驻马店人

    点击量:835

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杨晓伦

太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是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大戴记》有“帝入太学,承师问道”,人们认为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也称大学。西周有大(太)学和小学。与后世太学不同,西周太学天子和诸侯均可设置,即《礼记▪王制》称的“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宋代郑锷认为西周大学“中曰辟雍,环之以水。水南为成均,水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共有五学,且有不同用途。“学礼者就瞽宗,学书者就上庠,学舞干戈、羽籥者就东序,学乐德、乐语、乐舞者就成均。惟天子承师问道及养老更之类乃就辟雍。”

小学类似于后世的地方官学,《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国有学”即太学。

明代最早的太学是朱元璋即吴王位的第二年即公元1368年秋天改元朝集庆路儒学而设的,称国子学,洪武三年(1370)改称中都国子学。中都国子学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因始建于洪武十四年的南京鸡鸣山国子监已于洪武十五年建成而废除。从十五年开始,明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即俗称的太学。

明太学为官的驻马店人

明北京国子监是永乐二年(1404)在元朝国子学,也就是明北京府学的旧址上建造的。因为当时都城还在南京,只称行在国子监,直到正统六年(1441)明正式定都北京,才改称国子监,即北国子监。

1368年,明国子监设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乐、典书、典膳。明年(1369)始定国子学官制,有祭酒(正四品)、司业(正五品)、博士(正七品)、典薄(正八品)、助教(从八品)、学正(正九品)、学录(从九品)。洪武十四年,更定国子监学官官品与员数为:祭酒一人,从四品;司业二人,正六品;监丞二人,正八品;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典薄一人,俱从八品;学正十人,正九品;学录七人、典籍一人,俱从九品。永乐元年(1403)所定北京国子监人员人数与南京大体相同,减司业、监丞各为一人,增官品不入流的掌馔一人。

在正德、嘉靖朝朝廷选士“专重进士”以前,明太祖朱元璋“虽间行科举,而监生与荐举人才参用者居多,故其时布列中外者,太学生最盛。 ”(《明史》)《明太学志》称京师为“教化本原,存乎太学,夫行礼乐,章伦典,明民而作士,以培政治,以定邦家,岂苟而已也。”因为这个原因,明朝对国子监官员要求颇高。洪武元年(1368)夏六月,朱元璋下旨给国子学祭酒梁贡,命他“仿周制,以六德六艺从容训迪,务底于成,有异才出类者,即奏闻擢用之。”

明代驻马店地区人文之盛是从成化中后期开始的,到万历朝达到鼎盛。因为不少进士在朝为官,有人认为这是继东汉、三国“汝颍固多奇士”人才鼎盛之后出现的第二个汝南人才盛期。

明太学为官的驻马店人

因为明朝对太学学官要求颇高,今驻马店地区在明朝太学为官的人并不多。其中以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舒芬榜进士林时官职最高,为正六品的国子监司业。林时(1490—1535),字懋易,号介立山人,汝宁府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人,祖籍安徽休宁。少颖悟绝人。祖父林志贤成化年间以商家汝阳。林时九岁时,他的祖父去世,家道中落,食不果腹,犹读书不辍。中进士后,授庶吉士,改检讨。武宗南巡,上疏极谏。嘉靖由藩王入继大统,与同官上言大礼忤旨,逮系诏狱,杖三十。以翰林院检讨、征仕郎参修《武宗实录》,书成,进编修、经筵讲官。嘉靖六年为国子监司业。本可以有更好的前程,却因为年四十五去世,只做到正四品的南京通政司誊黄右通政。李本固《汝南志》称他“进国子监司业,科条严整,门无私谒。”

在太学任正九品学正的何伦,是上蔡县人,天顺六年(1462年)壬午科举人。成化年间由教谕出任太学学正,历官至正五品的宁夏庆王府长史。

在太学任从九品学录的两位今驻马店人也都是举人。新蔡人李鹏字大举,习《春秋》,是弘治十四年(1501)辛酉科举人,正德十二年由兰州学正任太学学录。陈界字尚廉,是泌阳县人,正德十四年(1519)己卯科举人。嘉靖六年(1527)由安庆府安东教谕任太学学录,仕至王府长史。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贾湖骨笛演奏现代乐曲?AI撮合这场“跨时空”奇遇

下一篇:泌阳南河公园:晚霞染金的诗意画卷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