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8492
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杨晓伦
进入腊月,人们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驻马店不少地方有小年扫除、祭灶的习俗。祭灶就是祭祀灶神。灶神,道教里有个全称,叫“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也称“九天东厨司命主”“香厨妙供天尊”,民间图省事,叫他“灶君”“灶王”“灶君公”“灶王爷”。驻马店民间为拉近与他的关系,像称老王、老李一样,称他“老灶爷”。
灶神崇拜与火有关,上古以祝融或炎帝为灶神,与中霤、门、户、行等灵神一起,是殷商“五祀”、周代“七祀”之一。不过,随着人们对火的掌控越来越熟练,西周时期灶神的地位已经下降,祭灶是“老妇之祭”。《礼记·礼器》称“惟盛食于盆,盛酒于瓶,卑贱之祭耳。虽卑贱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于饮食,故报之也。”是因为“有功于饮食”才“必祭之”。
两汉之后,灶神渐渐变成了普通人。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说“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唐代李贤引《杂五行书》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则称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
驻马店民间传说基本沿用了段成式的说法,认为老灶爷姓张。汝南民间传说中叫张昭俊、张保或张员外,正阳县叫张玉皇、西平县称张义君、泌阳县叫张奎、遂平县称张腊月。
正阳县民间传说说老灶爷张玉皇的父母给他订了个剃头匠的女儿,他不愿意,又不想惹父母生气,就在娶亲后逼走新娘子。新娘子被迫离家,借宿在庙里,不想意外发了财。而张玉皇因为新娘子娘家不见了女儿,两家打起官司,倾家破产,只好外出要饭。在庙里遇见新娘子被羞辱,就一头钻到锅灶里,把自己烧死了。老天爷看他可怜,又诚心认错,就封他做了灶君。
泌阳县老灶爷的传说颇有教育意义,说有兄弟俩,哥哥张奎是泥水匠,锅台垒得好。弟弟张奇是画匠。哥哥在世时,管理有方,举家和睦,丰衣足食。哥嫂去世后,弟弟当家,全家人吵架生气,懒惰贪吃。眼看家道衰败,弟弟就画了哥嫂像和十二条龙、十二个童子,在哥哥的忌日——腊月二十三儿贴在灶伙后墙上,供上火烧儿、糖糕等,说是哥嫂托梦给他,玉皇大帝封哥哥做了灶君,让他坐在家中灶伙屋看着全家人,年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把每个人的情况向玉帝奏明。好吃懒做、搅家不贤的,经玉帝降旨批准后,初一五更回来惩罚。家人都很害怕,又重新和好起来。这事传出去后,其他人纷纷效仿,请张奎张灶君当家做主。
而流传最广的是这位张姓老灶爷早年娶了贤女为妻,却移情别恋,为了小三,休了发妻。发妻被迫改嫁发了家,而老灶爷则被好吃懒做的小老婆吃干董净后赶出家门,流浪乞讨,讨到发妻家。了解情况后羞愧难当,就一头钻进灶门里死了。玉皇大帝也姓张,看他可怜,就封他做了灶王。
上蔡县、西平县民间传说里灶王爷则是被行侠仗义的张大巴掌拍到灶屋墙里的贪吃州官。说从前有个贪吃又不想出钱的人做了州官,就贴告示要求当地百姓每家要请他吃一天上等的酒席,谁敢不请就犯王法,坐牢抄家!这样一年,民不聊生。一个靠种地打柴为生,力大无穷,巴掌大得出奇,人称张大巴掌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决定会会这个州官,一生气就把州官两口子和随从打到灶火(厨房)的墙上去了。老百姓听说后,非常高兴,就请画匠把他们画下来,贴在每一家灶旁的墙上,让他们瞪眼看着家家户户吃好东西。就这样,那个州官和他的夫人成了被贴在灶房墙上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驻马店民间有小年吃火烧和素饺子的习俗,至于为啥祭灶用灶糖,西平县民间传说认为是老灶爷嫌姜子牙封他的官小,不作为,还爱发牢骚,说话不把门。有人知道他好吃糖,就想出这个法子,希望用灶糖粘住老灶爷的嘴,让他尝到甜头,好上天言好事,也希望他糖黏住,说不了太多话。(编辑 李宗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