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楼遗址

    点击量:13914

 郭楼遗址位于驿城区西南4公里郭楼自然村西北300米处,东临练江河南支流,北傍练江河北支流。该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左右。1985年1月,被驻马店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该遗址因距郭楼自然村较近,故名郭楼遗址。

遗址文化层最深1.5米,最浅0.5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红烧土以及木炭。从采集的标本鉴定,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晚期文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商周文化等时期的遗存。1985年5月31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裴李岗晚期遗存:陶器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质地松软酥脆,陶片出土后用手略捻即碎,皆手制,器表素面多,未见彩陶。器形简单,能识器形有红顶钵、三足钵、夹砂宽折沿粗陶罐等。石器粗糙简单,未发现钻孔技术,采集标本仅有石斧。

仰韶文化遗存:陶器有泥质、夹砂、夹蚌等。陶色以红陶为主,褐陶、灰陶次之。器物均手制烧制,火候不高,器表与胎心颜色不一致,质地疏松。泥质陶器表施黄陶衣,素面多,带纹饰者少。纹饰有绳纹、指甲纹、锥刺纹等。能识器形有夹砂圆锥足鼎、夹砂指甲纹扁状足鼎、黄衣小口鼓腹灰陶罐、敛口灰陶钵、鸭嘴状足鼎。仰韶晚期遗物有黄衣锥刺纹灰陶罐、夹砂灰陶罐、泥质灰陶罐等。石器磨制粗糙,种类不多,采集仅有石铲。

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存: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多,但也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胎质比较坚硬,耐火度高。陶器为轮制,兼施模制和手制,器表饰较深的绳纹,兼饰一些划线纹和玄纹。能识器形有陶鬲和陶角瓦。

以上各类遗存文物证实,驻马店一带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和开发,并经过了长期的繁衍和生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原文明,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姚 晶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日报

责任编辑 / 武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遂平大铜器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