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若不把自己的文化当一回事,那谁也救不了

    点击量:28229

 

冯骥才在参观岭南文化的作品肖雄摄

中新网广州1月14日电题:冯骥才:若不把自己的文化当一回事,那谁也救不了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文化很伟大和灿烂。”著名作家、文学家、民间文艺家冯骥才14日在广州接受采访时称,但与日本等海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在保护自己的文化时,还需要创造更好的形式和平台,让民间文化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13日晚在广州揭晓,冯骥才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他以伤痕文学登上文坛,开拓“文化反思小说”道路,其《挑山工》《泥人张》等散文名篇入选中国中小学课本,影响几代人。

如今75岁的他,仍然在为记录和传承中国民间文艺而四处奔波。“我曾特意到日本过当地新年,观察日本把公历和农历新年合二为一后,传统过年思维和习惯还剩多少。”冯骥才称,让他惊讶的是,年轻人在当地除夕夜里都挤满在各种神社里“撞钟”和抢头柱香,为来年祈福,“这是一股很强烈的浪潮,他们没有丢掉自己的传统,反观我们每到新年都在询问何处有‘年味’。”

冯骥才称,年轻人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肖雄摄

对于中国民间文艺的传承,冯骥才寄语年轻人称,最关键要热爱自身的文化,从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提高文化修养开始,“若不把自己的文化当一回事,那谁也救不了。”

“民间文化不是演给别人看或者逗人一笑的,不像如今流行文化那么浅薄。民间文化是大地上的人为了祈求美好生活的呼喊,是收完庄稼后,农民身上带着很多粮食的穗稍和脸上皱纹里的汗水,不是随便喊一两嗓子。要想了解他们,多往大地的深处走一走,别老是在城市里呆着。”冯骥才说。

谈及民间文化创新,冯骥才认为,要分别对待民间文化和民间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的发展要适合社会新的变化和要求,现在也有很多表现形式的创新,但是遗产方面需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例如在发展和创新京剧的唱腔和剧目的同时,保真经典的一面。”

同时,冯骥才称,民间文艺和产业结合的时候,不能丢失艺术原有的特点,“例如皮影戏纸板的制作,用机器制作确实很快,但是机器裁剪都是一样的,失去手工制作的神韵。”

对于民间文化“走出去”,冯骥才认为,海外的人士对于中国民间文化都会感到新鲜,例如中国民间的绘画和歌曲作品,他们会觉得很有冲击力,但是对于深层次的含义,由于各方的地域和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海外人士并不理解,因此在向海外宣扬中国民间文化时,应注重介绍和背景普及的环节,例如介绍某种舞蹈时,着重介绍其特色和发展过程,海外人士便会根据介绍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理解。

对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海外传播,冯骥才并不担心,他认为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平台的增多,民间文化一定会被世界逐步理解,“我们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化遗产时,都会被世界所认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 / 徐晓慧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徐悲鸿让中国美术倒退了50年?杨先让:我不承认!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