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

    点击量:19008

栗妍妍

[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在当代主要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新长征,只有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时代内涵,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兴旺,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关键词] 长征精神 时代内涵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翻雪山、过草地,战胜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以其彻底的革命性、超人的坚忍性、极限的挑战性创造了人类革命史上的奇迹。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因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风范的结晶,是红军将士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升华,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中,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实现伟大目标的不竭动力。进一步探讨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对于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勇往直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长征精神的由来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行到1934年7月,时间已近一年,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军事指导,红军元气大伤,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敌人已向基本苏区前进。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已无可能,只好进行战略大转移。[1]1935年10月19日,已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的原红一方面军的余部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936年10月9日,北上的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全部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长征整整历时2年,跨越12个省,总行程2.5万里以上。其中“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2]在长征途中,行军非常艰苦,饥饿、寒冷、疲劳考验着每一个英勇的红军战士;红军一路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

红军将士在万里征途中,用生命和热血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所谓“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二、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

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和承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红军指战员凭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克服了上述困难和险境,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正如张闻天所说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件事震动了全世界。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地表现出了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如果我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发生动摇,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半途而废。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些党员和干部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危机,有的对党的领导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就会导致党员的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变化、政治方向迷惑、生活陷人腐化堕落。因此,发扬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我们才能在国际政治风云多变的情况下和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也才能经受住各种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实践者。

(二)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密切配合,这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红军各主力部队之前相互支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长征不可能胜利;没有红军将士在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危急关头舍生忘死的战友情谊,长征不可能胜利;没有红军对群众的保护、尊重、组织与帮助,没有各民族群众对红军全力支持与拥护,长征不可能胜利。

长征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只有把一切有利于团结的积极因素凝聚起来,把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才能兴民族、强国家、富人民。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自觉拥护国家的团结,坚持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阴谋分裂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之间的分裂活动;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高度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要识大体,顾大局,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善于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尊重群众,爱护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邓小平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级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4]只有万众一心,中华民族才能真正显示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才会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三)艰苦奋斗精神

红军长征史,是一部顽强战斗、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史。长征的胜利就是靠着红军战士英勇顽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难,励精图治,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5]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要在一个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国际环境中,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其艰巨性远甚于当年的长征,因而需要我们努力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思想品德和革命精神,学习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等模范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新时代风范;需要我们摒弃“艰苦奋斗过时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更需要弘扬顽强拼搏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果不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就有可能会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失去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法宝,就可能堕落甚至犯罪。如果广大民众丢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社会就有可能物欲横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毁于一旦,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失去动力。

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当年的工农红军指战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爱民亲民等优良作风,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各种残酷的考验。[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作为烟草行业的一员,我们必须弘扬长征精神,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为国家创税增收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四)无私奉献精神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红军将士那种忠于理想、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给我们尤其是党员干部以深刻的启示。概括来说就是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谋利与奉献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正当谋利与利他奉献二者并行不悖。“人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7]。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大胆“谋利”是应当受到鼓励与保护的,这也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同时,在正当“谋利”的过程中也要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奉献精神,人人只想得利而不愿奉献,那么社会注定会陷入混乱。因此正当谋利与无私奉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次是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作为党员干部有义务将个人利益让位于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具体到我们烟草行业中,就是要努力修炼内功,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行业之德、行业之能、行业之廉等方面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提高公信力;就是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多地参与扶危济困,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就是要坚持烟草专卖制度,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要在上缴税利等方面继续做出贡献,确保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达到“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之目的;就是要履行控烟责任,维护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要自觉按照《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计划控制卷烟增长幅度,严厉打击烟草制品非法贸易,对国家负责,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长征历史随着时光飞逝已渐行渐远,长征精神却始终燃烧着不灭的火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不但没有脱离民族精神的主流,而是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民族精神之魂。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所说“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今天,我们更加需要以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念,排除万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力平,余熙山,殷子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2]刘统,郭汾阳,秦利. 十颂红军[N].北京日报,2006-7-24(19).

[3]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1995.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5]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2-12-08

[6]谭颖辉.长征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升华[J].社会科学研究,2011(1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6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网络

责任编辑 / 刘钊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为党的丰功业绩举杯

下一篇:先进典型学党史|以“三个注重”学史力行,为残疾人办实事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