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 践行“两学一做”

    点击量:14928

申彦红

摘要: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今年是建党95周年及长征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央在全国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两学一做”教育中,我们应当从长征精神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呢?

关键词:长征精神  “两学一做”

一、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及其内涵

长征精神是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长征途中,他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走上抗日救国前线。红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广大指战员们对革命理想执著的信念,靠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讲,来自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二)知难而进,自强不息。长征是在革命形势极其险恶、斗争异常艰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的。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巨大的困难,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把红军屡次推入绝境。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却无比英勇顽强,表现出了不怕困难和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必胜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长征把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红军将士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知难而进。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铸造了伟大的人民军队、伟大的红军战士、伟大的人间奇迹。在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红军损失了10多万人。漫漫征途洒遍了红军将士的鲜血,万水千山掩埋着中华民族的忠骨。

(三)严守纪律,团结合作。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真正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懋功会师时,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7团刚翻过雪山到达镇口,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原路返回盐井坪,为会师部队担任警戒。该团没有任何怨言,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翻夹金山,到达指定地点。长征中,红军将士还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得到了沿途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

长征中,红军团结统一,严守纪律,还表现为各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以及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虽然独立进行,但在长征这一全局中,红军各部队围绕党的作战意图,密切协同,互相配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红二、红六军团转战湘西,红四方面军举行嘉陵江战役,与中央红军转战云贵川互相呼应,使国民党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红军各部队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表现了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刻,红军指战员和红军战士总是将方便和生存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四)艰苦朴素,甘于奉献。长征途中,红军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发扬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红军最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二、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践行“两学一做”         

我们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许多党员干部丧失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等曾经在我们党内最为普遍的精神,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这种情况有所转变,然而并没有形成全面开花的局面。

今年,中央在全国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目的是让党员干部重拾党性,发扬老一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因此在学习教育中,我们除了加强对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等内容的学习外,还应当大力弘扬长征时期形成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在界定是否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时,更要严格对照8条基本标准,不让学习教育流于形式。

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全体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取得实效,将激励干部在谋事创业中奋发前进,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展现红色风采。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要打牢学习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强化学习教育实效。一是突出学习重点。学党章以总纲和党员义务权利为重点,明确基本要求;学党规以六大纪律为重点,守住行为底线;学系列讲话以规定篇目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重点,加强思想武装。编印红军长征故事等资料,学好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先进事迹。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把党的法规和政策宣讲到基层。二是开展红色体验。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优势,开展“上一堂革命教育课、参观一批革命旧居旧址、在革命遗址前宣一次誓、过一次红色组织生活、写一篇感悟文章”的“五个一”体验活动,感受“红色精神”。三是拓展学习方式。依托微信、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细化学习重点。推行“党员活动日”,实施“互联网+党建”,将网上党校、微信等信息媒体与“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有机融合,把红色资源搬上去,促进党员教育再上新台阶。四是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教育管理。红军长征一路走来,靠纪律、靠作风、靠严实,不断取得新胜利。我们要继承传统,对党员教育管理落细落小、严抓严管。要围绕落实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等好制度好传统,拉出不同层面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压实压紧党建主体责任。

总之,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是不朽的长征精神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长征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同时,长征精神又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对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申彦红,男,汉族,上蔡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手机15670813262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网络

责任编辑 / 刘钊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信仰的力量

下一篇:先进典型学党史|以“三个注重”学史力行,为残疾人办实事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