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智库建设有“为”才有“位”

    点击量:12900

编者按:12月20日下午,由光明日报社、南京大学联合主办,光明智库、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光明网承办的“2017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平行分论坛——社会、企业、科技智库论坛在京召开。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在会上作了发言:

长期以来,智库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智库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社会智库建设有“为”才有“位”

一是规模较小。一些社会智库成立后,往往只依靠几个核心人物或少数人来“撑牌子”,规模不够大。二是缺乏运作条件,一些社会智库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缺资金、缺人手、缺信息、缺通道的窘境。往往成立不久就变为“僵尸”状态。三是人员流动性大,研究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在咨政建言方面,很难引起决策机构的重视。四是行为不规范,有些社会智库为规避审批,往往以企业身份开展活动。五是站位不高,缺少高层次的研究人才。

因此,加强社会智库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为引领,并在“高、新、深、实”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以中国特色为引领,就是要牢牢扎根于中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生长于中国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因此,加强社会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要有鲜明的特色,凸显民间优势;要突出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不能重蹈过去“散乱低”的覆辙;要找准新定位,探索新路子,尽快实现传统社会智库转型,努力为国家发展、解决难题提出新对策。

“高、新、深、实”方面,“高”是指要定位高远、高瞻远瞩。社会智库必须坚持站位高,善于从全国大局出发,全方位观察、认识和研究问题;“新”是要不断创新,以新制胜。社会智库要充分发挥自身灵活性强、善于接纳新事物的特点,找准创新突破口;“深”是指深谋远虑。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规律,及时提出既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问题、长远问题,又能够有效解决深层问题的最佳思路、方法和举措。“实”是指要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社会智库来源于民间,提供的产品应该接地气、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

社会智库的建设,还要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发展理念。为此,一是要在研究工作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社会智库只有硕果累累才能由“草根”长成“大树”,要充分发挥自身接地气、通民情、解民忧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入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要提高知名度。社会智库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三是在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有“为”必须本领强。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咨询、研究的科技化水平,不断创造高质量的思想产品、提升发展能力和水平。

(光明网记者 康慧珍整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网

责任编辑 / 刘钊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探索党政军智库发展新模式

下一篇:先进典型学党史|以“三个注重”学史力行,为残疾人办实事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