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从“建设者”到“共建者”的升级密码丨大象时政+聊会儿

    点击量:204

 河南援疆:从“建设者”到“共建者”的升级密码丨大象时政+聊会儿

“把新疆哈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当作家乡来建设、来发展,努力在哈密毓秀、在中原扛鼎。”

这是省委书记刘宁率领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学习时对援疆干部们提出的要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背后又有什么深意?

这两天,跟着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到新疆考察学习,也让我对河南与新疆,河南与哈密,有了全新的认识。

郑州与哈密,相距2400多公里。如果换算成时间,火车大概需要27个小时,飞机需要三个半小时。在哈密每到一地,总能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河南援疆”的标志。说起两地的渊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2010年,河南就开始了对口支援哈密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15年来,1481名(中组部计划)各类援疆干部人才走进新疆,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超过76亿元,在教育、医疗、科技、产业等领域都有河南人的身影。

援疆,一方面是河南必须做好的政治任务,另一方面河南和新疆、和哈密已经实现了双向奔赴,双方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互利共赢。比如河南十分之一的电力来自哈密,也就是说我们使用的10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哈密。不仅为哈密解决了能源输出,也为河南提供质优价廉的能源服务。在哈密,河南援建的智能纺纱设备将新疆长绒棉的附加值提升了30%。河南企业将中亚市场"出海口"设在新疆。又比如在海拔近3000米的天山,牧民吾山去年养的300只羊全部卖到了河南,年收入超过了12万元,他也分到了一套河南援建的房子,他的孩子也在河南援建的学校里上学。河南的科研人员,正在用新技术,推动天山雪莲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

 

总的来说,如今河南援疆已从“单向输出”,升级为“双向发力”的深度协同,随着河南深度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和新疆两地的双向奔赴需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深入,我想这也是省委书记提出把哈密把十三师当作家乡来建设的关键所在。(郑辉 郑凯 赵闻 宋一凡)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象时政

责任编辑 / 王昱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疆电入中原 一起点亮山河万里

下一篇:河南日报评论员:一棵焦桐 一座丰碑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