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丨温县小麦博物馆:小麦万年传耕耘天地间

    点击量:3878

 稻花香里说丰年丨温县小麦博物馆:小麦万年传耕耘天地间

温县小麦博物馆。徐宏星 摄

□本报记者 谭勇

9月21日上午,当记者走进温县小麦博物馆时,恰逢该馆负责人石佳梦给参观者讲解,“温县小麦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小麦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时空走廊”,记者举起右手上下挥动,视频开始播放小麦生长的互动视频。随着记者的走动,视频中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光效。

人类种植小麦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小麦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河南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强。温县小麦博物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小麦的发展历程和在全国的地位。

“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温县小麦有多牛?博物馆里不同时期的四份《河南日报》给出了答案:1991年,温县粮食亩产超过1000公斤,成为全省第一个吨粮县,省政府特致电表示祝贺;1996年,温县成为小麦亩产千斤县,平均单产达518.9公斤;2019年,温县38.7万亩小麦亩均产量602.1公斤,首次突破600公斤大关;2022年,温县小麦亩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37.2公斤,连续33年“领跑”全省。

在提高小麦产量的诸多因素中,小麦良种的选育和应用是最主要的技术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小麦平均亩产由40公斤大幅提高到现在的近400公斤。温县的“温麦”品种在高产创建攻关田中更是创下了亩产813.3公斤的纪录。

1949年以来,河南省的小麦品种已经完成了10次更换,每次品种更换都使单产有较大幅度提高。“温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领了黄淮海冬麦区第七次品种更新换代,并一直是当前品种更换的领军产品。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温县累计培育了小麦品种41个,其中12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在温县,农民育种家有150余人,种业公司有50余家。”在历年来温县培育的小麦品种实物标本前,石佳梦自豪地介绍。

小麦万年传,耕耘天地间。在博物馆里的多媒体意向麦田,记者通过场景互动,体验了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生产全过程,也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戴琰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稻花香里说丰年丨伊川小米博物馆:追本“粟”源绘丰景

下一篇:央媒观豫丨央视《焦点访谈》关注河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当文化遇见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