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后经济”成为考生消费观念的成人礼

    点击量:1134

结伴毕业旅行,配齐“电子三件套”作为奖励,考驾照增技能,运动健身塑形……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毕业生掀起了一股“青春洋溢”的消费热潮,火热的“考后经济”透出年轻人的消费新趋势。

考完了,放榜了,迎来轻松一刻了。热情似火的“考后经济”,是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消费除了能满足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需求,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仪式感。比如,一场旅行,能够成为释放情绪的出口,重庆洪崖洞的灯火、贵州万峰林的晨雾,承载着少年们对远方的向往;电子产品则常常被赋予“成长勋章”的意义,一部新手机是对寒窗苦读的犒赏,一台笔记本电脑是未来学业的必备工具;驾校的方向盘与健身房的器械,皆可化作“重塑自我”的象征……这些消费行为,早已超越物质本身,不少家长更把这波消费当作另一种“成人礼”。

“考后经济”之火,数据自能证明。某旅行平台发布的《2025高考毕业热门旅游指南》显示,从高考结束到志愿填报这段时间,高中毕业生预订热度同比激增137%。一方面是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35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处于历史最高点;另一方面是各类刺激消费政策更为给力,比如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在此背景下,“考后经济”火热也是顺理成章。

只是,“考后经济”再火,也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毕竟,作为消费主体的毕业生未必成熟理性,而为之埋单的家长也非万能。“考后经济”也是一道成长必答题。在离开高中的“标准答案”之后,有关如何定义“有用”、如何定义“个性”、如何定义“美”等问题,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进行消费选择。考后消费不只是“买买买”,更是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年轻人决定买什么、在不同选择间比较的过程,本身也是在塑造着自己的消费观。比如,在货比三家的徘徊中,学会克制和珍惜。学会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消费,既是自我教育的达成,也是社会教育的历练。

学校、家长及社会也是“考后经济”这道题的答卷人。引导毕业生理性消费,首先要破除“补偿心理”的迷思。传家修身,以“俭”为宝。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苦了十几年,该享受了”,却忽略了过度满足可能助长依赖与虚荣心态。正所谓“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家长既不应过度压抑孩子的需求,也不能盲目放纵,而是应与子女共同规划,将消费转化为投资未来的契机。此外,面对社交平台上动辄数万元的“考后账单”引发的热议,学校不妨通过讲座、主题课堂等形式,培养学生“量入为出”的财商智慧。当然,更深层的理性,在于超越物质消费,追寻精神丰盈。

毕业后的消费,折射着家人的爱与关怀,也有助于实现梦想与成长。社会应鼓励“发展型消费”和量入为出的“经济适用型消费”。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披着“考后经济”外衣、以“高考”为噱头进行虚假促销、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愿每位学子回望这个夏天时,记忆里不只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与一长串账单,更有对山川的敬畏、对文化的感悟、对自我的超越。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金价波动之下,黄金消费市场有这些新趋势

下一篇:原价99元的挂饰被炒至2600元 盲盒“黄牛”该如何治理?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