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劳动者点赞之郭天财:为小麦高产优产贡献力量

    点击量:12767

   编者:给你半年时间,你会为身边哪位劳动者点赞?5月至10月,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河南省总工会将联合举办“我为劳动者点赞”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你可以为别人推荐的劳动者点赞,也可以自己推荐身边的劳动者,过上一把记者瘾,同时还有机会获奖哟。

我为劳动者点赞之郭天财:为小麦高产优产贡献力量

郭天财

   郭天财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和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出版学术著作12部,发表SCI和一级学报论文86篇。其主要先进事迹:

  1.小麦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为小麦持续增产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主持河南小麦高产栽培研究,通过系统研究小麦生产发展不同阶段主推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形态生理指标、高质量群体与健壮根群构建特征及肥水等措施调控效应,在冬小麦根穗发育,协调地上与地下、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关系,集成创新以协调冬小麦“根-土-苗(株)”、“穗-粒-重”关系为主线,以构建健壮根群,壮根促壮苗增穗数;创建高质量群体,促穗花平衡发育增粒数;协调植株碳氮营养平衡,促花后光合产物高效转运积累增粒重,在常规措施准确到位基础上,“多穗型品种宽窄行缩距匀播、春管后移稳穗数争穗重;大穗型品种窄行精匀播种、冬稳春早促增穗数保穗重”为核心的全程指标化应变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并采用“高产攻关田→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辐射带动区”的“同心圆”成果转化模式,指导温县、博爱县成为全国首批小麦千斤县(1996),焦作市成为首个小麦千斤市(1999);主持“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在偃师市创造万亩连片连续两年亩产超600公斤高产典型(1998、1999);“十五”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高产攻关,在河南省3个基点连续15个点次实现15亩以上连片亩产超650公斤;“十一五”在浚县创造百亩连片亩产751.9公斤、万亩连片亩产690.1公斤的国内相同生态类型区同期同面积高产记录;2014年在修武县创造小麦平均亩产821.7公斤的全国冬麦区最高产量纪录,为河南小麦实现“十二连增”、中国小麦实现“十一连增”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

  2.主持完成的小麦品质生态与调优栽培技术研究科研成果,为河南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小麦的市场需求,把河南小麦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经济优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展了小麦品质生态与调优栽培技术研究,明确了不同筋力型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形成积累规律与生理机制,通过连续多年多点试验和监测分析,明确了不同筋力型冬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年际间、地域间的变异规律,澄清了主要加工品质性状与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的关系,完成了以加工品质为主要依据的河南小麦品质生态区划,探明了肥水运筹等农艺措施对主要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确立了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以调氮控水为核心的调优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与面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联合,探索提出“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优质优价”的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解决了农民卖粮难和企业优质小麦原料不足、质量不稳的难题,促进了河南小麦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国产食用小麦首次出口、“郑州小麦首次”列入路透社报价单和优质强筋小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首次挂牌上市交易,确保河南稳居全国第一优质小麦生产大省的地位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国务院办公厅曾将该模式批转全国推广。

  3.长期坚持在小麦科研生产第一线,及时为各级政府决策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咨询,解决小麦生产重大、突发技术问题贡献突出。担任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连年主持或参与制订全国和河南省小麦生产年度技术方案;主持制定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作为主推技术在全省推广应用;每年都为全国小麦生产技术培训班作技术报告,并深入豫、冀、鲁、苏、皖、晋、甘等小麦主产区开展技术咨询与指导;特别是当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发生极端天气,遭遇干旱、低温冻害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及时深入小麦生产一线调研,提出科学补救措施和管理技术方案被农业部门采纳实施,为保障小麦连续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曾多次陪同习近平、温家宝、汪洋、回良玉等中央领导视察指导小麦生产,在全国农业和科技界产生重大影响。

  4.重视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培养了一支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小麦栽培创新团队。自“八五”担任“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研究推广协作组”组长以来,带领小麦栽培团队取得10多项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科发展。作为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组建了“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6),支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作物学2003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建设了“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科技部授予“十一五”优秀科技创新平台;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小麦栽培创新团队”,并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13年牵头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和全国农业高校农业领域惟一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我为劳动者点赞之赵亮:拒高薪聘请 坚持一线科研工作

下一篇:央媒观豫 | 河南:大美湿地 润泽中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