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4814
全媒体记者 郑延昭 张静 李丹
近年来,西平县盆尧镇依托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精准把握乡村振兴阶段的利好政策,把肉牛养殖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富农增收的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活”起来、群众“富”起来的发展新画卷。
7月1日,记者在西平县盆尧镇陈老庄村的肉牛养殖场看到,饲养员将精心配制的玉米、豆粕等混合饲料倒入饲料池,膘肥体壮的肉牛甩动尾巴,大口咀嚼着“口粮”,发出此起彼伏的“哞哞”声。该村的致富带头人陈升辉就是这家养殖场的主人,虽然看起来年轻但是却十分有想法,一直在外做生意的他之所以决定返乡养牛都源于一场讲座。
陈升辉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县里学习培训,农业局的专家讲肉牛养殖的培训。听了课之后,他对养殖肉牛有了兴趣,感觉这个项目在农村也适合做,农村的秸秆儿包括人工费用都相对较低,再加上村里刚好有闲置的养殖场,自己接过来之后,又升级改造一下进行肉牛养殖。
为了选育到合适的肉牛,陈升辉在县畜牧专家的指导下,多次到外地考察市场,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西门塔尔育肥牛。西平县作为农业大县,小麦、玉米作为主要的农作物,每年丰收季每家每户都会有很多秸秆,粗加工后的秸秆是牛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这样以来养牛成本一下子降低了很多。
陈升辉说,目前,肉牛养殖主要养殖的是西门塔尔育肥牛,从吉林包括内蒙开鲁拉过来小牛,一般涨到一千四五百斤左右出栏。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让越来越多的秸秆“变废为宝”,彻底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村民陈卫平说:“我今年六十五了,出去打工人家也不要了,在这儿养个牛打个草,也挺知足的,一月2000多块钱,这个给生活有保障。”
近年来,西平县盆尧镇围绕西平县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借“牛”势,鼓“牛”劲,敲开养牛“致富门”,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牛动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