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秦源:两岸携手共绘现代农业新图景

    点击量:18045

【代表委员履职记】

光明日报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光明日报通讯员 尤达

春日的福建漳州,金灿灿的菠萝田里,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秦源弯腰观察植株长势,指尖轻触叶片,目光里满是关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此行不仅是为了科研,更是为了实地调研闽台农业合作的最新进展。

秦源深耕植物生殖发育研究二十余年,带领团队破解了菠萝、百香果等作物的“花果密码”,推动农业产量提升30%以上。然而,她深知“论文写在纸上,不如种在田间”。2019年,她驻扎龙海区程溪镇菠萝基地,通过温度调控、营养液配比等技术,使亩产从6000斤跃升至8000斤,裂果率下降35%。这一技术革新不仅让农民增收,更成为她履职的生动注脚——科技必须扎根大地,才能真正服务人民。

在平潭盐碱地改良示范区,秦源引进的耐盐碱植物海芦笋,既改良了土壤结构,其富含的甜菜红素更成为保健品原料。“现在每亩增收2000元,滩涂成了聚宝盆!”当地农民老柯算着账,脸上漾着笑意。在漳州花卉基地,秦源团队研发的朱顶红离体快繁技术让种苗成本直降40%,企业负责人感慨:“秦教授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秦源提出创建“闽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议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推动两岸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她指出,当前两岸农业合作中,科技协同明显滞后于产业合作,制约了高质量发展。这一建议源于她对两岸农业互补性的深刻洞察:台湾在热带作物育种、精深加工等领域优势显著,而福建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急需通过科技纽带实现双向赋能。

这一年,她曾多次走访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台商企业,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闽台特色水果作物,并与台农台商交流,致力于寻求进一步促进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最优解”。

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她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两岸融合发展,建议推动国家级科创平台在福建重点产业布局,整合两岸资源攻关种业芯片、智能农机等核心技术,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农业科学家既要当好田间地头的‘科技侦察兵’,更要成为政策落地的‘桥梁纽带’。”秦源说,技术突破能改变村庄命运,两岸同胞一定能共同种出现代农业的金色未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在泥土中听见时代的回响

下一篇:正阳县:农技培训 进村入户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