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科技赋能“种芯”,绘就河南丰收盛景

    点击量:4032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中流砥柱,承载着厚重的农耕历史,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在时代浪潮中,河南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紧紧握住“种芯”这把关键钥匙,在种业振兴道路上大步迈进,为全国农业发展贡献着重要的“河南力量”。

科技铸魂“种芯”,筑牢农业根基。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大厦稳固的基石。去年以来,河南省科技育种成果亮眼,由新乡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超强筋小麦品种“新麦58”通过国家审定,中农发以1600余万元拿下“新麦58”品种经营权,“新麦58”万亩繁育基地正式开播,杂交小麦新品种“普冰03”在中原农谷实现成果转化。积极实施中原农谷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加大种业科研投入,计划新增专项科研资金30亿元,强化科技创新。一方面,以培育更多像“新麦58”“普冰03”的优良品种为目标,预计在年底前,培育出至少5—8个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另一方面,支持中原农谷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深度合作,支持神农等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充分发挥“农科教”协同与“育繁推”一体体系作用,吸引更多创新平台与研发团队。目前,中原农谷已吸引5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3支精锐种业研发团队入驻。

平台搭建“桥梁”,加速成果转化。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紧密连接着科研与市场。自运营以来,该中心累计交易额突破亿元,仅2023、2024年,就有超百项新技术、新品种走向田间地头。今年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完善交易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预计年内通过该平台促成的种业成果交易数量增长20%以上,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种业发展与农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企业变身“引擎”,驱动产业升级。企业,是种业振兴征程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在许昌长葛市石象镇的种业小镇内,300多家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云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鼎研泽田农业科技公司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培育的“秀都二号”西瓜品种,仅去年销售额就突破500万元,带动周边超200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超1.2万元。2025年,河南将持续鼓励企业加大育种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壮大粮油、畜牧、特色果蔬等产业集群,计划设立10亿元的种业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育种技术研发。预计年内种业小镇内企业培育的优质新品种数量增长15%以上,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人才化作“火种”,点燃创新引擎。种业的长远发展,人才是核心驱动力。全省投身种业科研的专业人才已超1.2万人,其中高层次领军人才达500余人。着力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与顶尖引进,计划投入80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项目,与多所高校联合开设种业特色专业课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300—500人。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至少50名国内外顶尖种业人才来豫发展。通过完善薪酬、科研奖励等激励机制,为科研人才和技术工人创造优良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为种业振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引领河南种业迈向新高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南必将在种业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美好愿景在中原大地全面实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中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河南篇章。(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杜才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良种覆盖率超97% 河南夯实稳产丰收的种业基础

下一篇:拼抢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丨农机市场俏 赶制订单忙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