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1383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农业农村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收入多少与是否富裕,是观察“三农”成效的一个重要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数据显示,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比1949年增加1万多亿斤;粮食单产大幅提升,2023年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比1949年增加321.1公斤/亩。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给未来乡村发展创造难得的机遇。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从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拓宽,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任务作出系统部署,不断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促进农业繁荣、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遵循,着力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农”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更要看“三农”之外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有了政策支撑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和农民书屋工程,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等,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要不断掘得源头“活水”。党的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得到推广,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推进。多部门联合创建了29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2968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系列举措推动农民群众生活更加舒心、顺心。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农村工作的能力水平,继而推动“三农”工作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给乡村全面振兴创造机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盘点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三农”发展成就,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只要把事关涉农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好政策执行过程中简单化和“一刀切”,定能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鱼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