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5537
全媒体记者 王飞 罗宁
白露节气过后,气温逐渐下降,一早一晚的低温能减轻高温对香菇菌棒的影响,但中午的高温依旧会危害菌丝生长。香菇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者如果没有足够认识和高度重视,容易造成管理后期香菇菌棒冬季不出菇或出菇多而小、少而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进入秋季阶段的菌棒管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班新河提出关键技术要点。
香菇有高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品种,其出菇温度、适温并不完全一致。高温型香菇品种适温在15~25℃之间,中温型品种在7~20℃之间,而低温型品种一般在5~15℃之间即可。
另外,香菇子实体的形状、颜色、质量和生长速度都跟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温度达到20~23℃,香菇生长非常迅速,柄长盖薄,体型较大,颜色略浅,肉质相对疏松,质量稍差。但是,如果在低于1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香菇生长会变得非常缓慢,体型较小且肉质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所以,控制好香菇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对于香菇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效降低香菇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有助于优质白面菇的形成。香菇菌丝培养期完全不需要光线,但培养后期需要适当的光照。出菇前40天,就应逐步增加露光量,特别是棚内光线过暗的,更应提前调整光照度;最下层的菌棒,如果袋子过重、颜色过深、菌皮过厚、光线过暗的一定要调到上层;遮阴棚四周不能围的过密,要能够通风透光;调节光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棚内温度,避免烧袋现象发生。
菌棒转色适中是保证出菇数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菌棒转色重、菌皮厚,原基发生部位深,就不易发生爆发性出菇;如果菌棒转色轻、菌皮薄,原基发生部位浅,就容易发生爆发性出菇。
做好有计划批次出菇方案,要根据种植规模、数量、劳动力情况,配套设备和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分批分次的催菇、出菇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及时而造成损失。
对于短菌龄、易爆发出菇的品种、异地异场出菇的菌棒,应在菌丝未满袋前进行排场或上架,避免在菌棒的后熟期出现因运输、挪动的振动刺激而出现提前出菇。
头潮菇过密则个小质差,再加气温偏高,香菇生长速度较快,对菌棒菌丝体消耗较多,影响菌棒整个周期的产量。产生头潮菇过密的原因是水分过轻或催菇过重。水分过轻有的是制棒时水分过轻,有的是越夏管理水分损失太多造成的。因此,催菇时菌棒不宜过重,尤其是菌棒过轻,就不要碰打催菇,只是轻拿轻放,剥掉外袋即可。适当延长转潮期养菌时间,提高转潮养菌温度,让袋内菌丝充分恢复后再补水催下一潮菇;浸泡补水时,增加菌棒的刺孔,将浸泡时间最好控制在24小时内。
同时还要注意间歇性养菌,每一茬菇采收后,菌棒要养息一段时间,使菌丝恢复生长,使其积累营养,以利于下潮菇生长。适宜的养菌温度为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遮光通风,让菌丝迅速生长,分解吸收培养料内营养。菌棒复菌一般为7~10天,气温低时需15天,当采菇处菌丝发白吐黄水时,表明菌丝已复壮,即可浸水催菇。
当气温在10~20℃之间时,养菌可以在出菇棚内进行,一般不翻动菌棒。当气温在4~10℃之间时,把菌棒放置地上,可竖放或“井”字形堆放,白天引光增温,夜晚覆膜保温。当气温在4℃以下时,要在地上铺上3~4厘米厚麦草,菌棒上面盖上稻草等覆盖物,遮光增温。
采收时应尽量选择在晴天进行,晴天采收的香菇色泽鲜艳,菇盖光滑,烘干后质量好。雨天采收的香菇含水量可达90%以上,菇盖粗糙,烘干后品质差,烘干率低。(编辑 詹云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大球盖菇出菇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