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251
全媒体记者 蒋卫芳 李肃肃 通讯员 李沐佳
随着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拉大,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临床数据显示,每当气温骤降5℃以上,中老年人群脑梗发病率会显著上升。更值得警惕的是,不少中老年人对秋季护脑存在认知误区,反而可能成为健康隐患。
为何秋季降温会成为脑梗“催化剂”?医生解释,低温环境会直接刺激人体血管,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进而引发血压大幅波动,增加脑血管承受的压力;同时,低温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血液流速变慢,血液黏稠度随之升高,更易形成血栓。而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部分人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削弱身体对低温的调节能力,让血管收缩更剧烈、血压波动更明显,血栓形成风险也随之叠加,最终显著提升脑梗发病概率。
预防是关键,中老年人秋季护脑需做好以下几点,从源头降低风险。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陈书培说:“气温骤降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血管内皮受损,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强,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如何在秋冬季节保证心脑血管健康呢,首先,注意保暖,特别是清晨和外出时,要注意穿衣、带帽和手套,避免受寒。其次,规律服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此外,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一旦出现胸闷、胸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要立即就医。还要适度运动、合理膳食,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冬天再冷,也要让血管“暖”起来,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心脑血管健康。
部分中老年人认为,秋季降温后减少外出能避免着凉,降低脑梗风险,因此选择长时间卧床或久坐。医生指出,长期缺乏活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稠度升高,反而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梗概率。此外,医生特别提醒,若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单侧视力模糊等脑梗早期信号,需立即拨打120,抓住发病后4.5小时的黄金救治时间,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编辑 孔荣荣)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孔荣荣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柿子正当季 这些食用禁忌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