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533
新华社兰州7月23日电 题:中医夜市圈粉中国年轻人
新华社记者程楠、郭刚
草药香由远及近,年轻人穿越其间。他们或号脉问诊、或拔罐足浴、或品尝药饮,都收获颇丰。中国农历大暑节气过后,夏季的炎热扑面而来,中医夜市也热闹起来。近年来,夏日晚间“鸣锣开市”的特色中医夜市在中国多地流行开来,传统中医药文化正圈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傍晚时分,日头西斜,灯箱通电。在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甘肃省白银市,“中医夜市”四个大字在白银区万盛公园中被“点亮”,夜市内开始人潮涌动。现场设置了中药代茶饮品、中药辨识、中医义诊、中医科普等活动区域,每个区域前都有很多市民排队体验,其中有不少是年轻面孔。把脉扎针、购买香囊、体验中药茶饮,成了当地年轻人夜生活的新选择。
这是7月15日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拍摄的中医夜市。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记者见到21岁的白银市民余慧燕时,中医夜市的医生正在为她把脉。“天气越来越热,我总觉得浑身困乏,人睡不醒也没精神。”她说,之前体验过中医诊疗,效果不错。下班之后来到中医夜市,想让医生给开一些中药调理。
问诊把脉、观察舌苔后,医生认为余慧燕有脉象偏弱、困乏气虚等症状,便给她开了黄芪、首乌藤、当归等数十种中药饮片,用以补气祛湿和消食开胃等。
除了调理身体,余慧燕说自己和身边的年轻朋友都很有兴趣了解传统中医药。“读大学时就上过一些中医药的选修课,工作后对相关知识越来越感兴趣,想通过中医药给自己和家人朋友调理下身体。”
针对年轻人对中医药知识日益增长的兴趣,从医十余年的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韩龙,向他们推荐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传统中医药典籍。“传统中医药典籍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解答了关于身体的奥秘,也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中医药实践中来,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韩龙说。
7月15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中医夜市,白银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宋婉玲(右)在义诊。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记者在夜市现场看到,针灸、拔罐、足浴、推拿和耳穴压丸等多种传统疗法,颇受年轻人欢迎。“来自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30余家本地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现场免费义诊,为大家解答健康疑问、讲解中医养生知识,还提供一对一的中医健康建议。”中医夜市主办方负责人、白银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牛冬梅说,自7月初开市以来,夜市日均吸引市民游客超2000人次前来体验。
今年暑期,中国多地举办的中医夜市里游人如织。在辽宁沈阳,当地中医夜市除义诊外,还设有“中医药文创产品展示区”“中医药传统技艺体验区”“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体验区”等展区;在江西南昌,中医夜市还引入了热敏灸机器人、中医四诊仪、3D足测仪等现代科技,为市民带来独特的“赛博”养生体验……
在不同的中医夜市,草药香代替了烟火气,医护人员化身“摊主”,中医药传统文化也得以弘扬。中医夜市上的各种新尝试,也让一大批青年中医“破圈”成长,促进中医药文化“传”在当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通过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中医的体验、学习,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白银市卫健委主任达春和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社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大热天里,别误入这些健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