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992
张向阳利用中医特色小针刀疗法为患者缓解腰背疼痛 受访者供图
樊肖冲与患者沟通治疗方案 受访者供图
樊肖冲在义诊中查看患者相关检查报告 受访者供图
□记者吴文可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作为一种令人产生不愉快的躯体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疼痛可以由创伤、手术、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疼痛都会给我们带来不适和困扰。
为提升人们对疼痛的认知水平,促进疼痛学科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确定每年10月第三个周一为“世界镇痛日”。今年10月21日是第21个“世界镇痛日”,主题为“关注疼痛的性别差异”。
为何要关注疼痛的性别差异?出现哪些疼痛需要就医?常见的镇痛方式有哪些?大众对镇痛的常见误区有哪些?记者就此采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樊肖冲,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颈肩腰腿痛科、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张向阳。
疼痛可对人体产生多种负面影响
“疼痛是人体受到伤害时发出的一种警告,是一种不健康的信号。”樊肖冲介绍,疼痛是大脑对机体一定部位组织损伤或可导致组织损伤的刺激作用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引起疼痛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创伤、炎症、神经病变、肿瘤压迫等,因此,疼痛可涉及全身各部位、各系统,会对人体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尤其是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反应,例如血压增高、肌肉僵硬、活动受限、食欲不振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还可能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而诱发各种并发症,严重的可能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疼痛可诱发心脏病发作、神经性休克等。除了生理上的影响,疼痛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抑郁等问题,特别是伴发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不但对患者本人是身心的折磨,还可能影响整个家庭,甚至产生社会问题。
张向阳介绍,疼痛在中医上属于“痹证”范畴,其发生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意思是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导致痹证。如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则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此外,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产生疼痛。
出现三种疼痛情况需及时就医
樊肖冲介绍,疼痛可以按病程分类,也可以按发病机制分类。
疼痛按病程可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急性痛突然发生,有明确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较短,以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之内居多,用镇痛方法一般可以控制。慢性疼痛通常会持续3个月以上,具有持续性、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临床上较难控制。
疼痛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伤害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功能性疼痛。伤害性疼痛由发炎或受损的组织激活相应的疼痛感受器所致,又分为躯体性(如退行性关节病)和内脏性(如心绞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又分为外周性(源自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如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及中枢性(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如丘脑痛)。功能性疼痛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患者往往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疼痛始终得不到缓解。
樊肖冲提醒,出现以下三种疼痛,应及时就医:
不明病因的疼痛;突然出现的疼痛并有加重趋势,或原有疼痛性质及规律发生变化;常规止痛方法不见成效。
关注疼痛性别差异
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樊肖冲介绍,今年世界镇痛日的主题是“关注疼痛的性别差异”,旨在强调疼痛在感知和调节方面的性别差异,呼吁关注并解决在疼痛研究和治疗中存在的与性别特征相关的问题。
第一,疼痛性疾病,男女有别。一些疾病和疼痛是男性或女性独有的,如女性的痛经和生产痛。此外,一些以疼痛为症状的疾病在发病率上也有性别差异的现象,如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在男性患者中多发。
第二,疼痛感知,男女有别。研究发现,女性对疼痛的敏感性更高、痛阈更低、耐受性也更差。这和女性的性激素、大脑结构、染色体、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第三,药物效果,男女有别。与男性相比,女性有生理周期,器官较小,体脂率也更高。这些体征会在药物影响人体的过程中起作用。有些止痛药的药效也因性别而不同,例如布洛芬在女性身上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与男性相同的止痛效果。此外,在止痛药的副作用上,男女也有差异,如女性服用阿片药物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就更高。
第四,治疗疼痛的方法,男女有别。在非药物疗法方面,也有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可能影响疼痛的缓解效果。心理干预、放松技巧可能对女性缓解疼痛更有效,而男性可能更需要行为干预和教育来提高对疼痛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樊肖冲表示,了解疼痛的性别差异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对于普通人,可以促进男女之间的理解包容,消除误解和忽视。对于医生,有助于根据性别制订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有效缓解疼痛。对于科学研究,则有助于推动探索、开发针对不同性别更有效的疼痛治疗药物和方法。
张向阳介绍,中医镇痛时,也会充分考虑性别差异。清代名医叶天士说:“男子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故女性疼痛疾病多因肝气郁滞导致,为女性患者镇痛时应以疏肝为主。男性则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事不节,导致肾精亏损,无以滋养腰脊而发生疼痛,故为男性患者镇痛时应该以补肾为主。
镇痛方法选择需个体化决策
樊肖冲表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规范化疼痛治疗可有效地消除疼痛,同时减少止痛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镇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延长生存寿命,比如癌痛患者,解决疼痛问题可以更好生活,更利于肿瘤的治疗。”
治疗疼痛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常用的镇痛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强阿片类药、抗神经痛药、抗焦虑抑郁药等。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热疗、牵引等。手术治疗多为微创介入治疗,如神经阻滞、导热银质针、射频热凝、胶原酶化学溶盘术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疼痛科的治疗技术、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樊肖冲介绍,镇痛方法已从最初的局部注射和简单理疗,发展成药物、理疗、微创介入治疗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治疗模式。射频、医用臭氧、低温等离子、低能量激光、影像引导下可视化治疗技术、内镜技术、3D打印技术、神经调控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在疼痛科的应用,大大提高疼痛的诊疗效果。“前沿的脊髓电刺激植入、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等技术,也有越来越多的疼痛科开始应用,为难治性的癌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樊肖冲提醒,镇痛方法虽多,但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
中医镇痛需辨证施治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疼痛治疗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成效。”张向阳介绍,中医镇痛的常用方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内治法需根据中医证候辨证施治,如行痹,其证候为:游走疼痛,时而上肢、时而下肢,苔白脉浮。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主方可用防风汤。痛痹,其证候为: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苔白、脉浮紧。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主方可用乌头汤。着痹,其证候为:肌肤麻木,肢体关节重着,苔白腻、脉濡缓。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主方可用薏苡仁汤。热痹,其证候为:关节灼热红肿,口渴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主方可用白虎桂枝汤、宣痹汤。
外治法包括针灸、中药热敷、中药塌渍、推拿、拔罐、刮痧。其中,针灸是常用镇痛的方法之一。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种疗法的合称,“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镇痛需要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通常主穴可选取阿是穴和局部经穴。行痹者,配穴可选膈俞、血海等穴位;痛痹者,配穴可选肾俞、关元等穴位;着痹者,配穴可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热痹者,配穴可选大椎、曲池等穴位。张向阳提醒,针灸的穴位选取和手法选择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针刺更是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风险,建议普通人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请专业中医医生进行治疗。
“通则不痛”常见镇痛误区需避免
疼痛虽然常见,但很多人对疼痛的认识往往较为片面,一些错误的观念更是导致了在疼痛管理上走了不少弯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
疼痛不是病,不用治。很多人觉得疼痛只是症状,认为只要疾病治愈,疼痛就会自然消失。虽然急性疼痛多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但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状态,而且急性疼痛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也需要针对性的镇痛治疗。一些疼痛性疾病,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痛等,镇痛治疗可以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配合度。
误区二
疼痛能忍则忍,在无法忍受时才需要治疗。首先,疼痛是身体出现问题后发出的警示信号,应该引起重视。其次,疼痛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导致睡眠紊乱、焦虑、烦躁,同时对各项治疗的配合度下降。再次,持续的疼痛刺激能够引起中枢敏化,进而导致神经元对疼痛刺激的感觉阈值降低,使疼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会大大增加疼痛治疗的难度。此外,疼痛患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若因疼痛影响日常活动和功能锻炼,会增加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风险,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一旦出现疼痛症状,应积极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
误区三
身上出现疼痛马上吃止痛药。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自身规律,必要的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反之,盲目错误用药容易掩盖症状而导致延误病情,尤其是凶险的危急重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破裂、急腹症等。因此,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应及时就医,在排除危急重症前提下,针对病因合理治疗。
误区四
得了慢性痛,不痛时不吃止痛药,痛时才吃止痛药。慢性疼痛需长效镇痛时,不遵医嘱停药,不能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可致疼痛控制难度加大,进而导致功能受损、体重降低、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误区五
一旦吃上止痛药,就会产生依赖,需要一直服药。首先,并非所有止痛药物都会令人成瘾,只有麻醉性止痛药、安眠药等含有致瘾成分的药物才会让人成瘾。而且即使临床需要使用上述药品,只要遵医嘱正确用药,完全可以避免药物依赖的发生。其次,服用止痛药的目的是合理控制疼痛达到患者耐受的水平,从而保证睡眠,稳定情绪,促进机体修复,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在小量开始、逐渐加量、逐渐减量的用药原则下,患者是可以逐渐过渡到停药的。
误区六
中医是“慢郎中”,治不了急性疼痛。中医在很多人心中是“慢郎中”,这个称呼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医治病见效慢,二是中医是“调理医学”,主要治疗慢性病。事实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中医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治疗疾病的理论指导上中医没有“慢”。中医治疗讲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治疗思想上注重减轻患者痛苦、消除症状,比如急性腰扭伤等急性疼痛疾病,就可以采用针刺来快速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你的血压可能一直量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