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人民论坛)

    点击量:15438

近日,《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系列短视频播出。漫步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感受运河源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打卡钟鼓楼,俯瞰北京城熙来攘往的人间烟火;走进北京乐石文物修复中心,了解“三星堆金面具”“百年书画”“千年青铜”如何重焕光彩……在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即将举办之际,系列短视频带领人们探寻北京历史文化,引人思考文化传承发展这一重要命题。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巍然挺立,传承中华文明、赓续红色基因;良渚、殷墟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故宫、敦煌等国潮文创IP让生活更有“文艺范儿”;《长津湖》《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优秀影视作品广受好评,舞剧《只此青绿》、昆曲《牡丹亭》等多部力作叫好叫座……放眼新时代中华大地,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涌动着“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文化创造活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浩浩文脉滋养泱泱中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翻开历史长卷,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都可以古为今用,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今天,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重任,迫切要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化人育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实践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融合,才能更好焕发生命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传世古画生动呈现,使观众身临其境。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古诗词热再度升温。有“中华诗城”之称的重庆奉节,利用文化景观石、地面投影等让诗词文化走进日常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更好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回溯历史,从先秦时期青铜器上的异域元素,到汉唐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流行的胡乐胡舞,再到宋元时期跨海而来的番客番舶,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新征程上,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今日之中国,是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中国,是文化之花繁盛绚丽的中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我们的文化将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将生生不息。让我们期待2023北京文化论坛精彩启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智慧力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 裴怡楠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走进开封,体验宋“潮”文化

下一篇:速滑世界杯北京站在“冰丝带”收官 中国队摘得2银4铜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