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华文明 聚力文旅融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综述

    点击量:14106

 本报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张魏

庙底沟、大河村的绚丽彩陶,二里头的恢宏布局,郑州商城、殷墟的“商邑翼翼”,虢国墓地、函谷关的“金戈铁马”,隋唐洛阳城的煌煌城郭,州桥遗址的丰富遗存,“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美轮美奂。8月7日至14日,记者参加了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在黄河两岸的众多古都名城里触摸中华文明的脉动,在考古工地、博物馆展厅里感受文博工作者保护文物、阐释文明的努力,在考古公园、文博景点里体会文旅融合、创意引领的魅力。

文明突出特性写在中原大地上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河南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一百多年的现代考古历程,实证了在河南这片土地上先民生生不息、文化绵延不断,从人猿揖别、文明初现走向王朝诞生、帝国辉煌的真实图景。

在三门峡市的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西坡遗址,所到之处,皆是彩陶。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奠定了华夏文化的基调。

二里头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这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都城,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夏代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王朝时代,中华文明逐渐完成了由多元到一体的伟大转型。

以中原为中心的商王朝国家实力与文化影响进一步扩大,早期的郑州商城、中期的洹北商城、晚期的殷墟,创造了发达的青铜文明和成熟的文字体系。汉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和传承标志,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

沿着洛河排列着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每一处都城遗址都写满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文明绵延。

技术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是中国早期文明成长壮大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中原文明得以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源泉所在。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了远古的“北斗九星”,大河村遗址的彩陶上勾画着古人对星空的探索。虢国墓地的玉柄铁剑“划”出了一个新时代,古荥冶铁遗址的高炉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文博场馆展出的精美文物,处处展现古人求新求变的智慧。

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隋唐洛阳城、宋代东京开封城都有“西来胡人东来客”,开放、包容使它们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在函谷关,老子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诞生于中原的天下大同、讲信修睦等充满和平、统一思想的古老智慧随姓氏播迁、丝路纵横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集中采访活动随团专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建魁表示,河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不仅可以完整地解读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也可以为“文化自信”与“第二个结合”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

大遗址保护的点睛之笔

荥阳青台遗址,因为正值雨季,大面积的发掘探方覆盖着厚厚的塑料布。早期发掘的遗迹上盖起了保护大棚,向公众展示开放。

在洹北商城,偌大的遗址上原来的建筑已经搬迁完毕,成为城市中的一块“保护特区”。

开封州桥遗址的大棚下,发掘还在继续,参加研学活动的学子站在指定的地方观看考古的过程。

边挖掘、边保护、边展示基本成为大遗址保护的“标配”。

文物是灿烂文化的实物象征,蕴藏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洛阳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记者采访一路走来,探访了不少遗址博物馆。

作为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河南境内的古代聚落、都城遗址、帝王陵寝等大遗址分布密度令世人瞩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公布了145处大遗址名单,河南有16处入选。我省的大遗址具有集中整体连片、时代连续、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古今城市重叠、深埋地下等特点。河南各地在大遗址保护方面探索出了各自的经验,建设遗址博物馆则是大遗址保护的点睛之笔。

近年来,全省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上新了一大批考古遗址博物馆。2023年“五一”前夕,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引起广泛关注,此前开馆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等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新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5座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开放的遗址博物馆数量已达15座。

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说,遗址博物馆是大遗址的一种有效保护、展示方式。观众可以看文物,也可以看遗址,专题性、体验性更强。遗址博物馆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意为文旅插上翅膀

8月11日,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内,《唐宫乐宴》正在上演。《唐宫乐宴》以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为灵魂,以应天门大遗址为载体,以复原唐风建筑为场景,集行进式唐风演艺、剧本式互动游戏、沉浸式角色体验、多元化消费于一体,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进入新时代,洛阳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瞄准文旅消费新特点,准确把握“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产业鲜明特征,顺应文旅产业从“观光游览”向“沉浸体验”转变的新趋势,坚持以创新促转型,大力发展新文旅业态。今年以来,古都洛阳频频“出圈”,新文旅御“风”而行,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文化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主题公园等传统文化空间在创意驱动下,各地涌现出不少文旅消费新场景,大大拓展了文化旅游的空间边界,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更广维度发展。

开发沉浸式剧本杀、现场搭建的战争场景和电子展示手段再现了官渡之战等历史事件、背诵曹操诗文进行游戏闯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充分利用遗址原有地形,立体呈现曹操高陵本体、神道等遗迹,将遗址展示与文物展示充分融合,以趣味互动形式让课本中的历史“活”起来。

作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州桥见证了千年古城的辉煌和变迁,遗址一经发掘便吸引世人注目。重见天日的州桥遗址已经成为开封旅游研学的新热点。

融通历史与现实,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让文化发力,讲好中原大地上的辉煌历史故事。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各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博单位、文化景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更加自信,他们用更多创意“解码”文化元素,用现代时尚方式表达传统文化,为文旅融合插上翅膀。

河南博物院等文博场馆川流不息的观众见证着“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影响力的扩大;隋唐洛阳城等传统文化的频频“出圈”推动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转变;考古工地上挥汗如雨的考古工作者在持续巩固提高河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地区和中国现代考古学摇篮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兴文化工程”等一系列努力正不断为深化“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河南力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孔荣荣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这个暑假,与美相遇 ——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精彩纷呈

下一篇:速滑世界杯北京站在“冰丝带”收官 中国队摘得2银4铜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