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丨麦苗青青孕育丰收希望

    点击量:493

 农谚道:“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当前,行走在中原大地上,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民在麦田内浇水、施肥、打药等辛勤劳作的身影,田间麦苗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月26日,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稍岗镇滚轮村的一处麦地里,种粮大户杜坤正开着自走式打药机往返于田间,农药均匀地喷洒在正处于拔尖期的麦苗之上。“瞧,这自走式打药机作业速度就是快,喷洒农药也很均匀,还降低了喷洒农药的成本,提高了农药利用率。”杜坤高兴地说,一台自走式打药机一天可以作业260亩左右。

小麦要增产,三分靠种,七分靠管。“啥时候施肥、浇水,农技人员都会及时指导,让我们底气很足。”杜坤说,农技人员两三天就会来地里一趟,提醒农户备足农资工具,查看麦田的墒情、苗情变化,科学诊断,分类施策管理,搭好了小麦丰产架子。

走进中原农谷核心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师寨镇高标准农田万亩核心区内,种粮大户薛卫波在手机上点几下,高约4米、长100多米的大型平移式喷灌设备便开始在田间缓缓移动为麦田浇水。薛卫波说:“现在种地是越来越方便了,田间土地成方连片又平整,智能墒情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墒情,昆虫雷达可以远距离监测害虫运动轨迹,高科技真正为农业生产按下‘快进键’。”

薛卫波种地之所以觉得方便,源自河南省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河南省在建成858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又高质高效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78万亩,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机制,示范区内亩均提高粮食产量150-200斤。

在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成方连片的麦田中,麦苗翠绿茁壮,长势喜人。“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要用‘数据’说话。”种了几十年地的村民沈双义对农业科技赞叹不已,他所种的农田已实现“5G+”智慧农业全覆盖,可以对田间小麦的虫情、苗情、墒情进行识别监测,经大数据分析后,可为农作物的打药、施肥、灌溉提供及时科学的指导。

时下,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河南省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孕穗挑旗期。“这个阶段是培育壮秆大穗、促进穗足粒多保产量的关键期,也是通过田间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和丰产高效目标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连续多日深入田间对农户进行指导,他强调,当前要重点预防小麦拔节期晚霜冻害和抽穗期低温冷害风险,以及重点做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麦苗青青孕育着一年丰收的希望,中原大地8500多万亩小麦正在茁壮成长。当前,河南正加快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新增粮食产能100亿斤,年粮食总产能跨上1400亿斤台阶。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把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的头号工程,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小麦高产示范区,率先推动水肥一体化管理、防灾减灾、病虫防控、适时收获、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让“中国碗”装上更多“河南粮”。(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央媒观豫丨麦苗青青孕育丰收希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 / 王明阳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央媒观豫丨河南渑池县: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下一篇: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3月25日—3月31日)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