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成“网红”,文创产品频频出圈,“掌门”马萧林分享思考

    点击量:19208

河南博物院成“网红”,文创产品频频出圈,“掌门”马萧林分享思考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马萧林在国际加工骨研究学会的第八次会议上作展板报告

河南博物院文创仕女乐队手办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 实习生 贠瑞静

“马老师,六号墓里发现一件玉器,你快来看看!”“真的?不会吧?”当技工拨开覆土,露出墨绿色的器物时,马萧林惊呆了,“太不可思议了。”

这件玉钺,不仅是河南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玉器,更说明了中原地区的史前社会结构很可能从仰韶文化中期就开始出现复杂化倾向。随着第一件玉钺重见天日,又有几件玉器相继出土,它们当中的两件如今藏于河南博物院。身为河南博物院院长的马萧林,回

忆起当年考古场景,依然感慨万千。

从手铲释天书、拂尘觅古幽的田野考古人,到统筹分管全省文物考古工作的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再到河南博物院掌门人,10余年来,马萧林的工作轨迹遍布河南整个文物系统。“无论在哪儿工作,我的研究方向依然是考古。让文物开口说话,真正活起来,是我的事业追求。”马萧林说。

建成中国考古领域最大的动物考古标本室

绝大多数人对马萧林的第一印象,是河南博物院的“网红”院长,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手持手铲,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深耕多年。

自1994年入行考古以来,马萧林主持或参加了10余项重大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其中灵宝西坡遗址考古发掘,把学术界原定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起始时间从公元前2500年提到了公元前3500年,还入选了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

2000年,马萧林到墨尔本拉筹伯大学攻读动物考古学方向博士学位。毕业后,他谢绝了国内多所重点大学邀请,回到原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那时候出国学考古的人不多,学成回来的更少,我觉得只有在自己根植的土壤上才有学术的追求和个人的发展。”200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萧林为学科带头人的多学科考古实验室,重点发展中国新兴的动物考古学和科技保护。短短几年,河南的多学科考古就走在了全国前列,还建立了中国考古领域最大的动物考古标本室,如今,标本室有300多种动物5000多个样本,成为国内外高校师生开展动物考古研究的基地。

基于留洋和做访问学者时与外界保持的联系,在马萧林的带领下,河南文物系统与国外同行开展了多次合作。例如,与瑞典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联合推出了两次重要展览,还和哈佛大学、墨尔本大学合作开展动物考古、文物保护等工作。

马萧林还建立了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网络体系,从省考古院和博物院,再到地市的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都建立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与此同时,他还组织了每年一期的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一直持续到今天。马萧林说,河南文物保护修复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已经有了200余人,规模和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接任河南博物院院长,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今的河南博物院是文博爱好者的天堂,是网红打卡地,在多项影响力等排名上都多次位列前茅。而这些,离不开“火车头”的带领。

2017年,马萧林到河南博物院工作,首先面临主展馆已经关闭两年的问题。当时抗震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还没完成,从上任的第二周,他就着手推进项目。还有文物保护修复室条件较差、办公室空间不够、专业人才队伍不强等问题,都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我到博物院那年,是河南博物院建院90周年,在年底的工作总结会上,我提出要在河南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时候,把它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博物馆。”马萧林说,国家文物局近两年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打造10~15个世界一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毫无疑问是要努力进入这个行列的。

提及河南博物院,话题度最高的莫过于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马萧林介绍,2019年2月,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办正式成立,当时的场地只有十几平方米,销售额不高,甚至难以支撑工作人员的工资。2020年底,随着河南博物院全面开放,人流量有了很大提高,在丰富了文创产品种类的基础上,销售额达800多万元;继考古盲盒等一系列产品爆红后,2021年,豫博文创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呈现成倍增长的势头。对此,马萧林得出结论:只有跟公众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传统文化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

工作中,马萧林经常强调,河南博物院是个大IP,把它用好了,所有的工作都不是问题。很多企业愿意与河南博物院合作,都是看中了这个IP,看到了珍贵文物背后的价值和文化元素。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博物馆馆长?马萧林这样回答

据统计,如今全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超过6000家,历史类、自然类、科技类、综合类等应有尽有。那么怎样打造一个优秀的博物馆?成为一名优秀的博物馆馆长,该怎么做?

在马萧林看来,要把博物馆做好,最重要的就是定好位,再围绕定位做好陈列展览、公共服务等工作,“把内涵挖掘好展示好,有吸引公众的特色,大家才愿意来参观。优秀的博物馆不在于大而全,胜在定位。”基于此,马萧林说,一名优秀的博物馆馆长,需要兼备行政管理经验和考古专业知识。

“怎样把考古成果活化、简化,让观众更直观地通过文物了解古代社会?”这是他这些年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不同岗位上的锻炼,让我对如何发挥河南文物大省的优势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也因此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成绩。”马萧林认为,考古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业,从学历到经历再到资历,是相辅相成的。

马萧林也在采访中透露,他提出,未来河南博物院新馆基本陈列的主题将围绕《何以中国》展开,希望既从考古的角度,也从公众的角度给观众呈现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成就,给观众讲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故事,让海内外观众走进河南博物院了解中国历史的全貌,认识和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 / 张雪凝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河南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5例

下一篇:央媒观豫 | 河南:大美湿地 润泽中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