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49
全媒体记者 梁翊韬
通讯员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 付裕
在生活中,酒常常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小酌几杯似乎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添聚会的欢乐氛围。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付裕表示,然而当身体不适,正在服药期间,酒就成了一个潜藏的“健康炸弹”,与某些药物一同进入身体,可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今天,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那些绝对不能和酒一起“享用”的药物。
一、头孢配酒,说走就走?绝非危言耸听!
头孢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大类抗菌药物,像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当服用这些头孢菌素后饮酒,哪怕只是少量饮酒,身体内就会如同上演一场“化学反应危机”。原来,头孢类药物会抑制肝脏内一种叫做乙醛脱氢酶的物质,而这种酶在正常情况下负责将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迅速转化为无害的乙酸排出体外。一旦酶的活性被抑制,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蓄积,引发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很快就会出现颜面潮红,如同被夏日的骄阳狠狠晒过一般;紧接着,剧烈的头痛如紧箍咒般袭来,还伴有头晕目眩,让人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也接踵而至,仿佛肠胃在身体里翻江倒海;心慌、心跳加速,心脏好似要跳出嗓子眼,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呼吸困难,危及生命。所以,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一定要严格禁酒,千万别心存侥幸。
二、安眠药遇上酒,危险悄然靠近
忙碌了一天,有些人可能会借助安眠药来帮助入睡,如常见的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苯二氮䓬类药物,以及佐匹克隆、右美托咪定等新型安眠药。但若是在睡前喝了酒,还服用了安眠药,那可真是将自己置于极度危险之中。酒和安眠药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二者叠加,效果可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呈几何倍数增长。刚开始,可能只是感觉比平时更加嗜睡,昏昏沉沉,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不断加深,呼吸会逐渐变得缓慢而微弱,身体的氧气供应不足;心率也会随之下降,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陷入深度昏迷,再也无法唤醒,生命的烛光也在这无声的危险中摇摇欲坠。所以,服用安眠药期间,务必远离酒精,保证睡眠环境安全,守护好每一个宁静的夜晚。
三、降糖药与酒共舞,血糖“失控”风险飙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规律服用降糖药是控制血糖、维持健康的关键。然而,饮酒却可能让精心维持的血糖平衡瞬间崩塌。以胰岛素为例,它是调节血糖的“主力军”,饮酒后,酒精会干扰胰岛素在体内的正常作用,一方面促使胰岛素过度释放,使血糖快速下降,引发低血糖症状,患者会突然感到心慌、手抖,大汗淋漓,眼前发黑,仿佛身体被抽干了力气;另一方面,低血糖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脏在这突如其来的血糖波动下“乱了节奏”,进一步危及生命。二甲双胍也是常用降糖药,它与酒同服时,会增加乳酸在体内的生成,当乳酸堆积过多,就容易引发乳酸酸中毒,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必须滴酒不沾,严格管控饮食,才能稳定血糖,远离并发症。
四、解热镇痛药加酒,肠胃“受伤”雪上加霜
感冒发烧、头疼脑热时,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常常成为人们的“救星”,但要是服药期间还饮酒,那可真是“祸不单行”。这些药物本身就对胃肠道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容易引发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甚至导致胃出血、胃溃疡。而酒精更是雪上加霜,它如同一个“胃黏膜破坏者”,会进一步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让药物对胃肠道的损伤加倍放大。同时,酒精还可能与药物竞争肝脏内的代谢酶,影响药物的正常代谢,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不良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在服用解热镇痛药期间,一定要管住嘴,给肠胃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付裕提醒,药物与酒的搭配禁忌众多,这绝不是小事一桩,而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无论是日常的头疼脑热用药,还是长期服用的慢性病治疗药物,在服药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摒弃饮酒的念头。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避免让药物与酒碰撞出危险的“火花”,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 梁翊韬
审核 / 朱洵 周梦晓
终审 / 孟继恩
下一篇:体检前后,这些药物需要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