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96
全媒体记者 裴怡楠 通讯员 黄杰

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有一位被年轻同事们亲切称为“行走的教科书”的医生——内科主任胡建民。他没有响彻网络的名气,也未曾有过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三十余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将“医者仁心”深刻融入日常诊疗的细微之处,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医学的智慧与温度在代际间悄然传承。
晨光中的“无讲台课堂”
周一清晨,医生办公室内阳光初洒,胡建民主任的白大褂已然整洁如新。几位年轻医生早已围拢在他身旁,目光聚焦于他手中的手机屏幕。“看这个波形,像不像心脏在‘说话’?”他指着心电图上一处细微的起伏,耐心讲解,“每一个波动都可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我们要学会倾听。”笔尖快速记录的沙沙声,与他温和而清晰的解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内科办公室清晨最动人的风景。这样的场景,在这里已是常态。
于细微处见真章
对待新入职的医生,胡建民有一个坚持了多年的习惯——搬一把椅子,与年轻人并肩而坐,共同审阅病历。一次,一位研究生在病历中简单写道“患者诉头痛”,胡主任轻轻指点:“头痛是像针扎一样,还是如锤敲般?持续了多久?这些细节,才是我们打开疾病诊断之门的钥匙。”在他温和的引导下,年轻医生豁然领悟:病历不仅是一份医疗文书,更是构建医患之间信任桥梁的起点。
在讲解降压药物时,他不仅深入剖析药理机制,更会分享贴心的实践细节:“很多老年患者夜间起床时容易头晕,要记得提醒他们床头放杯水,服药后缓慢起身。”他时常告诫后辈:“用药的学问,不仅在于精准的剂量,更在于如何让药物真正帮到患者,融入他们的生活。”
查房里的温暖与信任

每日查房,胡建民花费的时间总比其他人长出一倍。在每一位患者的床边,他总会自然地俯下身,习惯性地将手掌搓热后再进行触诊。一位患有糖尿病足的老先生,每次见到他查房,都会主动撩起裤腿,欣慰地展示:“胡主任您看,今天又好多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正是源于他日复一日、细致入微的温暖关怀。
角落里的“医学传承”
查房结束后,护士站旁的安静角落常常化身为临时的“微课堂”。胡建民会与年轻医生们一起复盘重点病例。谈及医患关系时,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我们多一分细心,患者就能多一分安心。”
他是科室里坚实的后盾。深夜值班遇到棘手难题,年轻医生们第一个想到的求助对象总是胡主任。他还悉心为不同年资的医生整理手写的学习资料,笔记旁密密麻麻的批注凝聚着他多年的心得。他常说:“医学是经验科学,我愿意分享经验,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患者就能早一点受益。”
窗外,阳光为胡建民的白大褂镶上了一道金边。他的身影并不高大,却如磐石般给人以安定。在这个普遍追求效率的时代,他始终坚守着最朴素的带教哲学——用行动示范,用细节育人。或许,医者仁心的传承本就如此:无需豪言壮语,唯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无需刻意宣扬,唯有仁心在代代相传中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 裴怡楠
审核 / 朱洵 周梦晓
终审 /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