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3
全媒体记者 韩冰 通讯员 麻恒翔 冯巍
陈先生是一名40岁的普通上班族,平日里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久坐,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周前,陈先生想要加强锻炼,于是开始跑步,运动后他总觉得腿部有些酸胀,但没放在心上,以为只是太久没运动累到了。第二天,他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同事们见状立刻将他送往当地医院。
到县医院时,陈先生的呼吸已经开始微弱,血压降低,医院无法处理,通过医联体会诊考虑是肺动脉栓塞。于是将陈先生转运至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抵达市中心医院时,陈先生已生命垂危,呼吸重症医学科立即开始抢救,给予升压药维持等。经过肺动脉CTA(肺部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结果让所有人都揪紧了心,原来是因为腿部静脉血栓脱落,顺着静脉一路上行至心脏,随后到肺动脉,引发了急性肺动脉栓塞。
更棘手的是,在呼吸重症医学科抢救过程中,医生发现陈先生存在尿路出血症状,凝血功能指标也远低于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常规的溶栓、流变取栓治疗根本无法开展,溶栓药会加重出血,传统取栓手术风险极高。
就在治疗陷入僵局时,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外周介入科负责人麻恒翔主动接下了这个“硬骨头”:“患者的情况特殊,如果此时按常规方案肯定行不通,可能术中大出血导致患者丧命,必须用更精准、更安全的技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麻恒翔介绍,科室近期新开展的肺动脉取栓支架技术,能解决这类凝血功能差、有出血风险患者的治疗难题。
确认手术后,麻恒翔迅速带领团队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引导下,通过微创方式将特殊的取栓支架,送至肺动脉血栓堵塞处。与传统技术不同,这款支架既能牢牢“抓住”血栓又能避免损伤血管壁,同时无需依赖大量溶栓和抗凝药物,大大降低了出血风险。
整个手术历时1小时,当支架带着超长的血栓成功取出时,手术室里的医务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术后复查显示,陈先生的肺动脉血流恢复通畅,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有效缓解。术后第三天,陈先生初步康复,回家休养。
麻恒翔表示,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因血管堵塞导致呼吸困难的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血管被血块或其他堵塞物堵住。肺栓塞会影响正常呼吸功能,严重时可能致呼吸衰竭、心跳骤停,从而危及生命。
肺栓塞的早期症状有:1.呼吸困难或有“窒息感”,静坐时正常,但起身或行走时出现气短、憋闷感;2.出现胸闷、胸痛以及莫名的心跳加速;3.突发头晕或短暂意识丧失(脑缺氧),焦虑或濒死感。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就医
医生提醒,长时间不动的人群易患上栓塞,例如连续静坐/卧床大于8小时,久坐超4小时都会导致小腿静脉血流速下降形成血栓。而饮水少也会加剧血液粘稠,提高栓塞的风险。尤其是近期遭受过损伤从而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更应注意,应适度活动。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 梁翊韬
审核 / 朱洵 周梦晓
终审 /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