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65
全媒体记者 梁翊韬 通讯员 邢小宝
近日,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血管通路耗竭的透析患者。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医院肾内科主任邱明生及其团队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竭尽所能为患者重建了一条高质量的“生命线”。
10年前,刚满18岁的李女士被确诊为尿毒症,从此便开启了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首次透析时,应用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作为透析通路,随后进行左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2年后内瘘闭塞,改为右前臂上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3年后内瘘闭塞,又改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7年来因长期导管失功,已更换过两次,此次又出现长期导管失功,导管内溶栓无效。在病友们的介绍下,李女士慕名来到医院肾内科,找到邱明生主任寻求帮助。
来院后,经超声等检查后评估得出:李女士左右前臂头静脉萎缩基本消失,不适合再建动静脉血管吻合瘘;右侧颈内静脉闭塞,亦不能从颈内静脉直接置入新的导管;左侧颈内静脉通畅,但置管后以后可能引起左侧颈内静脉闭塞,导致头面部回血障碍出现浮肿。
结合检查结果,邱明生主任带领血管通路团队讨论后决定为李女士行右侧颈内静脉原位换管。邱明生科普,此手术存在以下三种情况:1.如果导管纤维鞘较短、直接原位换管;2.如果导管纤维鞘达导管尖端、更换较长导管;3.如果导管纤维鞘达心房下部、要求球囊先扩破纤维鞘,从破孔再置入导丝从纤维鞘外置入新导管。
术中,医护人员将原导管分离后,置入导丝、血管鞘、静脉造影,果然在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中发现长长的纤维鞘直达心房下部,于是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先是用球囊扩破纤维鞘,从破孔再置入第二根导丝调整至纤维鞘外,沿第二根导丝置入新的导管实现了血管内操作,纤维鞘外置入新导管,为透析患者重新建立“生命线”。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 梁翊韬
审核 / 朱洵 周梦晓
终审 / 孟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