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32
全媒体记者 韩冰 通讯员 李宁宁 李沐佳
近日,63岁的刘阿姨在体检中发现肺里藏了个“小疙瘩”——肺结节。起初她没太在意,但随后频繁的胸闷、气短让她坐不住了。遂到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二病区就诊,科主任李海明接诊后,为其初步检查,结果却让人心头一紧:肺结节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不排除可能是肿瘤转移!
“难道是肺癌?”刘阿姨夜不能寐,家人也跟着揪心,随后她入院进一步检查。为解决她的焦虑,进一步查明病因,副主任医师李宁宁、赵冲,住院医师赵永杰在内镜诊疗部及麻醉科医务人员协助下,用“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穿刺活检术”(EBUS-TBNA)进行取样检测。像用GPS定位一样,通过支气管镜上的超声探头,找到淋巴结,再细针穿刺取样。然而,术中连取6针,现场快速细胞学评价(ROSE)检测却始终没发现癌细胞,取淋巴结组织标本量较少,不足以完成组织病理学诊断。
“就像挖矿挖了半天,只找到零星碎屑,根本拼不出全貌。”经过李海明主任指导,决定采用科室新开展的气管内超声引导建隧活检术(EBUS-TDB)。“打个比方传统穿刺像用吸管抽果汁,建隧活检则是直接切开果肉取果核。”医生先在气管内用超声精准定位,避开血管“雷区”,挖出一条“微型隧道”,直通淋巴结深处,再用活检钳“一钳定乾坤”,取出大块组织。
手术台上,李宁宁手持支气管镜在超声屏幕上,一点点推进“隧道”,避开血管,穿过气管壁……最终,活检钳成功夹出足量组织,病理结果出炉:排除肿瘤!是纵隔淋巴结结核。刘阿姨长舒一口气:“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随后经过科室医护人员精心照护治疗,一周后康复出院。
李海明表示,肺结节就像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但80%以上是良性的。如今,随着EBUS-TDB等新技术的应用,诊断准确率大幅提升,以前难啃的硬骨头,现在也能迎刃而解。这项技术通过精准‘挖隧’避开血管,安全系数更高,微创无痛,患者当天即可下床。
医生提醒,若体检发现肺结节,建议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焦虑;尽早找专科医生筛查才是关键;配合医生完成增强CT、活检等检查;面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 梁翊韬
审核 / 朱洵 周梦晓
终审 / 孟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