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4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曲转悠扬的丝弦道、口感醇厚的豫坡酒、匠心独运的核桃雕花工艺、面香四溢的老查记大馒头、花样精美的天中剪纸……这些多姿多彩的天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体验。
为充分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市文化馆特别推出“天中非遗”系列线上展播,将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云端分享,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省级非遗项目——汝南农民画。
省级非遗项目:【汝南农民画】
概念渊源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汝南农民画起源于河南省汝南县罗店乡(原王桥公社),是明清以来民间老艺人以剪纸、社火、壁画、庙画等民间绘画、制作工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民间传统美术,寄托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艺术风格
汝南农民画题材广泛,乡土气息浓郁,从最初的“大丰收”到表现农村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与乡村风光,以直白手法记录农村生活,尤其以乡村常见的雁鸟牛羊及宿鸭湖的水、鱼、芦苇等为主要题材,突出反映了农村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切身感受;其用色大胆鲜艳,使用大红大绿的浓墨重彩,色彩明快、和谐;构图采用平面布置,元素密集,丰富饱满;造型拙朴童稚,神态生动,形象逼真,真实地描绘了农村发生的变化和风貌。
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在政府推动下汝南县成立了河南农民美术学校,开办王桥农民画培训班,培训学员1200余人,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创作队伍,创作出优秀作品数千幅。这些画作多次亮相国内外画展,在全国多届农民画展中获奖。1993年,经河南省文化厅批准,全国首家农民画院——河南王桥农民画院于汝南县创办。1996年,汝南县罗店镇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汝南农民画入选首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汝南农民画】非遗详情~
省级非遗项目【汝南农民画】
代表性传承人:乔心合
乔心合,男,1952年2月生于河南省汝南县,2021年被认定为第五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创作的王桥农民画汲取了民间传统艺术的养分,以浪漫主义的想象进行大胆艺术夸张。作品以农民题材为主体,反映王桥新人新事新面貌,表达王桥农民的情趣和理想;构思新颖、形象质朴,构图充实饱满,色彩强烈明快,地域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
自1973年至今,乔心合一直从事王桥农民画创作及传承工作。他潜心创作王桥农民画近300幅,其中4幅参加国家级展览、3幅获国家级奖项、2幅出国参展;另有34幅作品在省级展览中展出或发表于报刊杂志,12幅获得省级奖项,40余幅参加市县级展览。此外,他积极培养王桥农民画新生力量,经常走村串户收集创作素材,宣传创作农民画的意义,坚持向青年一代传授创作经验和技巧,帮助一大批年轻人走上农民画创作之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文旅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 李昂
审核 / 王文娟
终审 / 孟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