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 党建红点亮文化韵 文脉兴带动乡村旺

    点击量:82

 夏日的双庙街乡夭庄村,整洁的村道旁凤仙花随风摇曳,农家院落里飘出婉转的曲剧唱段,文化广场上非遗小装的彩绸正随风舞动——这幅生机勃勃的文化图景,正是党建引领下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的生动写照。从“娱乐匮乏”到“好戏连台”,从“非遗濒危”到“活态传承”,夭庄村以“党建红”激活文化基因,践行“两高四着力”绘就了一幅文化惠民、文脉赓续的鲜活画卷。

县区动态 | 党建红点亮文化韵 文脉兴带动乡村旺

支部搭台,“草根剧团”唱出民生温度。“以前农闲时,大家伙不是窝家看电视,就是凑堆打扑克。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听曲艺,曲艺团的戏唱到了心坎里!”村民王大娘坐在文化广场的小马扎上,看着台上《好日子》的精彩演出,笑得眼角堆起了褶子。

这变化,始于2016年,老党员、退休干部吕绍亭带着十几名爱唱爱演的村民,在村党支部支持下拉起了夭庄曲艺团的“班子”。“党员就得带头干,文化生活不富起来,乡村振兴就缺了精气神!”吕绍亭的话道出了剧团的初心。

党支部主动“搭台”,把闲置的院子改造成排练室,协调资金添置戏服道具;党员骨干“唱戏”,吕绍亭带头创作,把乡村振兴政策、平安建设故事写成大调曲子、现代曲剧,《幸福日子唱着过》里的“荒草坡变成了花果山,小洋楼赛过那颐和园,农家宴吃着更香甜”正是夭庄村的真实写照;群众跟着“喝彩”,现在的曲艺团已有26名演职人员,全是农民,白天扛锄头,晚上练唱腔,却把《平安是福》、《好日子》演到了周边10多个乡镇,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跟着哼调子,村里的乡亲们举着手机拍不停。

县区动态 | 党建红点亮文化韵 文脉兴带动乡村旺

这正是党建引领下“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动实践。剧团成立8年来,累计创作作品20余件,演出超300场,用“接地气”的演绎让党的声音走进田间地头,更让“文化惠民”从口号变成了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2024年,剧团获评“驻马店市曲协优秀基层单位”,吕绍亭也获取“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

党员带头,“百年小装”舞出传承新姿。“起架!”随着村支部书记吕吉岱一声吆喝,小装巡演正式开始,舞龙舞狮开路在前,小装彩架稳步前行,架上的“小装”造型灵动飘逸,《穆桂英挂帅》、《西游记》、《樊梨花》等人物剪影栩栩如生,铿锵的吹打乐里,200年历史的夭庄小装又“鲜活了起来。

县区动态 | 党建红点亮文化韵 文脉兴带动乡村旺

作为夭庄小装第十一代传承人,吕吉岱曾为这门非遗捏着一把汗“前些年没人学,道具都快发霉了。”转机始于党支部的一次专题会——“文化遗产是根,不能在我们手里丢了,我们党员要带头把根护住!”吕吉岱带头掏腰包修复道具,组织党员挨家挨户动员年轻人学技艺,把小装表演融入主题党日活动,甚至带着队伍进学校教孩子们扎架子、练步伐。

如今的夭庄小装,早已不是“老古董”,在党支部推动下,他们在保留传统戏剧造型、杂技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新时代元素,在全市非遗展演中圈粉无数,被评为驻马店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前觉得小装是老辈人的玩意儿,现在跟着吕书记学,既能上舞台,又能给村里争光,真赞!”28岁的传承人小吕对大伙说。

县区动态 | 党建红点亮文化韵 文脉兴带动乡村旺

从“濒危”到“爆红”,从“单打独斗”到“支部领航”,夭庄小装不仅守住了历史文脉,更成了凝聚人心的“粘合剂”演出时,党员搭台、群众看戏,邻里矛盾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党建+非遗”的路子越走越宽。

红帆领航,文化长河奔涌向前,从曲艺团的“声声入耳”到小装的“步步生花”,夭庄村的文化繁荣密码,藏在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里,写在党员干部的“领头雁”行动中。在这里,党建引领不是抽象的概念,是吕绍亭带着剧团走村串户时磨破的布鞋,是吕吉岱修复小装道具时着急的心情,是40余名党员带头参与文化建设的身影。

党建红点亮文化韵,文脉兴带动乡村兴。在“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路上,夭庄村正步履铿锵,夭庄村的故事证明,只要把党组织的力量深植于文化土壤,就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群众文化生活“火”起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奏响文化繁荣兴盛的动人乐章。

 

图文:王玉珺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文旅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 李昂

审核 / 王文娟

终审 / 孟继恩

上一篇:当经典遇见新声:国家艺术基金学员眼中的合唱艺术创新密码

下一篇:抖音挑战赛!皇家驿站邀你做主角!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