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花香飘万家 ——驻马店市农科院科技助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点击量:6913

时入初秋,天中大地沃野田畴锦绣如画,放眼望去,生机勃发的田野上,正在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良田沃土种好粮!8月11日,正阳县黄磊家庭农场,2800多亩花生高产示范区在晴空烈日的映照下蔚为壮观。一垄垄花生像绿毯一样覆盖在田间,节水灌溉、绿色智能防控等新型农业科技设施随处可见。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驻马店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晓林俯下身子,扒开花生植株,只见一根根果针落地结果。“眼下正是花生荚果生长的关键期,一定要关注土壤墒情,防治叶部病害……”王晓林嘱咐农场负责人黄磊说。

丰收在望,黄磊喜上眉梢。“有省、市农科专家的全程服务指导,良种良法,我们种的高油酸花生品种亩产400公斤的目标今年就可以实现了。”黄磊介绍,“我们以省、市农科院为技术支撑,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以示范种植、订单种植模式发展高油酸花生,现在优质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2800多亩,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的同时,实现了花生品种改良,提升了花生品质。”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近年来,在农业科技浇灌下,正阳县“中国花生之都”品牌越擦越亮。2021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320亿元,实现了品牌价值、产业产值“双百亿”目标。

和合共创,一路生花。花生是驻马店市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突破500万亩,约占河南省的1/4,总产约150万吨,是驻马店市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从种植到流通再到加工、贸易,农科力量赋能助力花生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驻马店市实现了花生产业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1997年成立花生课题以来,驻马店市农科院花生育种科研团队在王晓林的带领下,刻苦钻研花生新品种选育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花生资源材料500多份,以选育早熟、高产、多抗、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育种目标,先后培育出了驻花一号、驻花2号花生新品种,登记红花一号、驻白1号、彩花1号等10个新品种。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国家和省、市重大专项及科技攻关科研课题10多项,荣获省级成果4项、地市级成果4项,制定驻马店市地方标准4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累计推广花生新品种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作为课题带头人,王晓林先后获评驻马店市第六届、第八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51天中科技创新人才”等称号,2018年、2023年连续当选河南省人大代表。

驻马店市农科院院长马红珍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驻马店市农科院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力抓好粮油作物生产,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把更多的科技成果书写在天中大地上,为我市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花生产业品牌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艰苦创业:一路风雨一路歌

我国是世界花生种植第一大国,花生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目前,河南省花生年种植面积1800多万亩,占全国的26%,总产量570多万吨,占全国的33%,是名副其实的花生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驻马店花生种植面积突破500万亩,正阳县更是凭借着常年170万亩以上的种植面积,夺取了“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称号,赢得了“中国花生之都”美誉

“现在我市花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20世纪70年代,花生在驻马店还属于小作物,多为自种自食。”王晓林介绍,1970年全市花生年种植面积在7000亩左右,每亩产量百十公斤。短短数十年,我市就实现了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这得益于花生育种科技和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日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喜迎盛会 院士助阵 西平县共襄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盛事

下一篇:鲍常勇李跃勇会见境外参会嘉宾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