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点击量:6047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播种机正在播种。

天地启春色,万物生新意。

4月10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声隆隆,几台挖掘机分布在不同区域作业,以往的小地块逐渐变成了大块田。农机手驾驶农机抛洒有机肥、改良土壤,修建灌渠……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伴随吹拂的春风,记者跟随香加乡副乡长马成强走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区。在这里,有机肥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一台台轮式装载机将肥料铲到专用撒肥机上,随后农机手驾驶撒肥机开向不远处的田间地头进行施肥。田野四周,施工人员娴熟地操作着挖掘机,挖出乱石、平整坡面。一旁,印有“精心施工创优质认真操作求质量”的宣传标语十分醒目。

“实施新建高标准农田,将有效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马成强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今后香加乡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好,高质量筑牢粮食生产基础。”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负责人韩俊辉介绍,眼下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期,也是抢抓项目进度的关键期,香加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月底开工,建设主要包含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等,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的70%,剩余工程预计将在7月上旬全部完成。

据了解,香加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2年7月立项,建设期限1年,总投资132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改善项目营区农业生产条件,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农田体系,实现农田高效管理,解决当地农民群众农忙时用水难问题,持续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进入春耕备播季后,香加乡红旗村村民贾平在田间忙碌起来,他感慨:“过去,渠道间杂草丛生,冒水情况时有发生,渠末经常出现缺水或无水灌溉的情况,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大家。如今,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耕种规模得到扩大,同时水土流失也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都兰县按照乡村振兴和农村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战略,多渠道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民生工程,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都兰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干事章秀清说,为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监管,我们专门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等方案,把高标准农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实地走访、翻阅资料、跟踪督导等方式持续传导压力,力争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

数据显示,2022年,都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0.04万公顷,涉及全杰村、红旗村和团结村3个村落,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432.62公顷,道路面积4.858公顷,渠道面积4.772公顷。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项目区直接受益人口达396户1241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显著增强,预计增加粮食产量11.06万公斤,人均年增收502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洪旭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四川:着力打造全国重要制造业创新基地

下一篇:聚势谋远天地宽(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十大战略”进行时)——实施“十大战略”这一年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