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纯中国气派且不会被“洋化”的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能代表“中国形象”,是中国的国粹和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几千年文化血脉和人文精神。
本期主人翁刘之恒就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今年32岁的他自幼就爱写毛笔字,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一直不断练习。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依然没有放弃这一爱好,工作之余不忘练书法。他用书法诠释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追逐着他的书法梦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说起自己和书法的缘分,刘之恒感慨万千。他告诉笔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开始练习书法,他几十年来一直与笔墨纸砚为友,每天都会练习。
刘之恒表示,他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山东的海边。每次到海边散步时,爷爷都会在沙滩上写字。刚刚被水淹过的潮湿的沙滩非常平整,在上面写字很舒服。爷爷的字写得非常好。或许是受到爷爷的影响,刘之恒常常在地上捡个树枝,跟着爷爷在沙滩上写个没完。
在沙滩上写字别有一番趣味,这个画面一直停留在刘之恒的脑海里,每次回忆起来他都感到美好至极。从那时起,刘之恒就练起了书法,即使跟随父母离开了山东,他也一直坚持练习,从没间断。
因为字写得好,在学校里,老师让刘之恒负责写黑板报。因为字写得工整漂亮,当年他的作业常被贴在教室后墙作为示范。成年后,在部队,他因为字写得好被领导器重。“有一次部队出墙报。指导员说,你把‘树立革命理想’这几个字写给我看一下。我就拿着毛笔写了下来。指导员看后,一拍巴掌,说:‘不错啊,你写得很好嘛,以后出墙报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刘之恒说。
增强文化底蕴
参加工作后,刘之恒依然将业余时间都用在练字上,节假日每天能写十几个小时,可以说对写字是“一往情深”。慢慢地,刘之恒开始从各种字帖上学习颜体、柳体、欧体等,一有空就练字。用他自己的话说,写字的时候他最放松。
刘之恒不但会写字,还善于绘画。他笑着告诉笔者:“我以前画画很不错,参加过不少比赛。但后来因为痴迷书法,就画得少了。”
刘之恒认为,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学习书法的人除了需要老师的指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临帖。师法古人,用毛笔和古代的书法家对话,于寂静无形中继承书法的传统,这就是临帖,否则,一切都是废话。
据了解,刘之恒还有自己的书法理念。“自然为本,万物为师。”刘之恒告诉笔者,他最初练的是唐楷,后来大量临摹北魏墓志及诸家名帖。为了耕耘好书法这一方田地,刘之恒广泛涉猎,大量学习与书法有关的知识,如诗词、哲学、美学、诗歌等,乐此不疲,以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坚持练习书法
刘之恒酷爱书法,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习,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平时,他总是虚心向人请教,回家后关起门来就开始练字。有时候练得太投入,妻子在旁边喊他他都听不见。写到得意处,他会喊妻子:“快来看!”有时因为一个字的笔法,他经常半夜还在琢磨,灵感上来了,就起床记下来。他告诉笔者,书法艺术能反映一个人瞬时的心境,而“感觉”非常重要,兴之所至,一挥而就。
刘之恒还报名参加了书法学习班。“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练练字,身心非常舒畅,一天的时间犹如白驹过隙。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心中会产生一种喜悦、一种幸福。”刘之恒说,当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烦躁的时候,他就在书桌前静静地坐上几个小时,慢慢地一笔一划地书写。等写完字时,他的心情往往就平静下来了。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刘之恒说,在假期的时候,他会教邻居、亲戚的孩子书法,而每年春节,邻居家门上贴的对联也都出自他的手。
刘之恒说,书法艺术是我国的传统瑰宝。每个人都应该对书法艺术有所了解,孩子们也应该尽可能地练习书法,不一定要求他们将来成为书法家,只希望他们通过学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修心养性,堂堂正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