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特色蒸菜“蒸”出“舌尖上的振兴”

    点击量:12463

全媒体记者 魏敏 修东莉 通讯员 杨琳琳

8月12日,新蔡县李桥回族镇常老庄村的产业车间内,负责人马亚丽正麻利地打扫卫生。“新的全自动化设备马上就要进场了,咱们家的传统蒸菜很快就要从‘小作坊’搬进大车间啦!”马亚丽难掩喜悦地说。

“蒸菜”,是中原地区烹饪时令蔬菜的一种特色方式。“万物皆可蒸” 的河南饮食文化,使得春季的槐花、榆钱、面条菜,秋季的马齿苋、扫帚苗等,都成为了蒸菜的上好食材。

结合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新蔡县李桥回族镇常老庄村民马亚丽以时令蔬菜为核心原料,结合传统的蒸制工艺,开辟了一条蔬菜加工销售的特色道路。

马亚丽最初踏入“蒸菜”行业,是从当地的零散种植户手中购买蔬菜,到“家庭作坊”中进行加工蒸制,销售给县城及周边的饭店、食堂。虽然销路畅通,但订单零散,并未形成规模。

 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特色蒸菜“蒸”出“舌尖上的振兴”

在村委的鼓励下,马亚丽主动赴外地学习蒸菜技术,在严格遵循河南蒸菜经典做法的基础上,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升级。随着市场不断扩大,蒸菜“香飘千里”,越来越多商户慕名而来,产品逐渐供不应求。

为了把“蒸菜”事业做得更大,马亚丽开始从外地订购野菜解决原料不足问题,村里也积极鼓励农户种植蔬菜,为蒸菜产业提供本地原料支撑。

生意越做越大,马亚丽签订的订单每天需要供货1吨多,原料缺口如何补齐?李桥回族镇政府及时介入,对“蒸菜”项目给予引导帮扶和政策支持:倾斜资金在常老庄村建设现代化产业车间,保障全自动蒸制及储存设备高效运转;鼓励农户采用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方式,聚焦面条菜、“褚不揪”(构树穗)等时令野菜,确保优质原料稳定供应,逐步建立起“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产业模式。

项目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采收季里,村民从清晨5点下地割菜,到中午进厂加工,再到傍晚发货,一条龙连轴转不停歇。当地群众笑着说:“蒸一笼菜能挣20块,比干啥都强!”

如今,常老庄的特色蒸菜已占据新蔡餐饮市场90%的份额。随着产业车间配套冷链设施的建成,产品保质期得以延长,实现了3天内将新鲜蒸菜送达全国各地餐桌的目标。年销量达50吨的规模,让“蒸菜”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河南蒸菜”项目成功构建起“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产业闭环。小小蒸菜一年能带来近40万元收入,产销两旺的态势日益凸显。“蒸菜经济”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从田间种植到加工蒸制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已然形成,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食品产业。

从田间的郁郁葱葱,到车间的蒸汽氤氲,再到全国餐桌上的时令风味,常老庄村以蒸菜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挥洒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亮色。一笼笼升腾热气的蒸菜,正成为撬动乡村繁荣的绿色支点。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探索‘舌尖上的乡村振兴’路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该镇负责同志表示。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修东莉

审核 / 汤越

终审 / 赵俊峰

上一篇:新蔡县韩集镇:攻坚人居环境 齐心清洁家园

下一篇:新蔡县佛阁寺镇:搭建文明“鹊桥”情系青年姻缘

精品推荐